在整個北極地區的冰凍土壤中,數十億噸碳被困在地下。僅僅幾度的升溫就可能將其釋放到大氣中。
至少,過去的經驗是這樣表明的。根據一項新研究,這種情況以前發生過。
該研究於星期五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回顧了北極 27,000 年的歷史。研究發現,至少在三個時期,快速的氣候變化導致大片永久凍土——北極地區廣泛分佈的富含碳的凍土層——迅速融化或崩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結果,大量的二氧化碳湧入空氣中。
今天,地球再次經歷快速氣候變化的時期——這次是由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的。事實上,研究表明,地球正在以數百萬年來最快的速度之一變暖。
如果過去對未來有任何借鑑意義,那可能意味著稍微再暖一點就可能再次引發北極永久凍土的大規模不穩定。
這是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在敲響的警鐘。
隨著北極氣溫升高,永久凍土開始變暖。當它融化時,它會向空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和甲烷。
研究人員 неоднократно 警告說,這些排放可能會加速氣候變化的步伐。這可能會導致危險的失控反饋迴圈,其中更多的變暖導致更多的永久凍土融化,並向空氣中釋放更多的碳。
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得有多快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多項研究記錄了整個北極地區永久凍土區域普遍的變暖和融化。但研究人員仍在努力確定永久凍土可能對未來氣候變暖做出反應的速度,以及在此過程中將釋放多少碳。
這使得永久凍土成為氣候研究中的一個不定因素——科學家對未來氣候變化預測的一個主要不確定性。
這項新研究表明,快速的氣候變化——即使只是幾度的升溫——也可能引發北極融化釋放出大量的碳。
科學家們使用了從西伯利亞以北的北冰洋底部鑽取的古代沉積物資料,這些沉積物已在那裡埋藏了數千年。透過對這些沉積物進行仔細的化學分析,科學家們能夠記錄下來從崩塌的永久凍土景觀流入海洋的有機物數量的變化。
由於類似的研究,也依賴於對長期埋藏的沉積物和古代冰樣本的分析,科學家們對數千年前地球氣候及其二氧化碳水平的情況有了很好的瞭解。
該研究表明,過去 27,000 年中三個不同的快速氣候變化時期都與永久凍土景觀的大規模融化和崩塌相吻合。
氣溫上升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隨著氣候變暖,永久凍土本已開始融化和軟化,將糊狀的泥漿河流傾瀉入海,並將碳釋放到空氣中。
但這並不是全部。研究人員認為,海平面上升(由海洋變暖和冰川融化推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至少兩次變暖事件中,海平面上升嚴重侵蝕了北極的大部分海岸線。快速的侵蝕可能導致大片冰凍的永久凍土突然崩塌入海。
這項研究並不一定保證過去發生的事情會在未來再次發生。但它確實警告說這是一種可能性。
隨著世界各國領導人努力加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以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這個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科學家們說,如果碳排放量不開始加速下降,到本世紀末,世界將升溫幾度。
斯德哥爾摩大學科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 Örjan Gustafsson 在一份宣告中說:“任何來自融化永久凍土的釋放都意味著,在達到危險閾值之前,地球氣候系統預算中人為溫室氣體釋放的空間甚至更小。”
“限制與永久凍土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唯一方法是透過降低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來減緩氣候變暖。”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