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哥本哈根——國際能源署表示,為了實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不超過百萬分之450(ppm)的目標,需要從現在到2030年間,每年建造17座核電站;每年建造17000臺風力渦輪機;或者建造兩座規模與中國三峽大壩相當的水壩,從而徹底變革能源行業。國際能源署估計,這項努力需要在未來20年內投資10.5萬億美元,但最終將產生8.6萬億美元的收益。
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387 ppm,並且正在快速上升,每年增加約兩個ppm。為了減緩並最終阻止這種增長——同時適應經濟增長,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需要不斷增加風能和核能等非碳排放能源。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田中伸男表示,目前,全球各國,特別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達國家集團宣佈的二氧化碳減排承諾,更有可能導致溫室氣體濃度達到550 ppm。“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將升高約3攝氏度。”
田中伸男週一在此地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減排應該發生在非經合組織國家;機會是存在的,但沒有說明誰為此買單。” 為了在2030年實現450 ppm的目標,“我們需要減排138億噸”。經合組織國家也需要大幅減排,但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可以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減排。
但國際能源署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危機,全球能源使用量預計將在2009年出現自198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從而使減排需求減少整整20億噸。田中伸男表示:“如果[哥本哈根會議]制定並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這將是一個機會之窗。”
國際能源署預測,如果沒有新的政策,能源使用量將在幾年內再次開始增長,到2030年將增長40%(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增加40%)。其中大部分增長(77%)仍將來自化石燃料,並且主要由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驅動(93%)。
田中伸男表示,為了實現450 ppm的目標,即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相關的溫室氣體濃度(歐盟倡導的目標),“化石燃料需求的總體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煤炭應該更早地下降或達到峰值”,包括在一些燃煤電廠的壽命結束之前將其關閉。
然而,國際能源署認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量仍將繼續上升,增產部分主要來自歐佩克國家。田中伸男表示:“總的來說,即使在2030年[在450 ppm情景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仍然約為67%。”“目前約為82%。”
這仍然需要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特別是風力發電,因為它是一項成熟且相對廉價的技術。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在每100美元的電力投資中,必須有72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其中風能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
當然,對風能的投資也意味著需要在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電網進行大量投資,以應對風力發電等波動性發電。維斯塔斯(丹麥)、通用電氣(美國)和蘇司蘭(印度)等渦輪機制造商在齒輪箱和其他機械部件方面遇到了維護問題。而且,生產所需數量的風力渦輪機將具有挑戰性。蘇司蘭執行長坦蒂·圖爾西表示:“該行業今天尚未準備好”,儘管他也指出,部分原因是難以獲得許可證,以及缺乏電網投資和可用資金。“行業可以交付,但整個系統必須協同工作。”
然而,全球風能理事會表示,風能已經成為美國和歐盟新增裝機發電容量中佔比最大的能源。“我們每三小時安裝一臺風力渦輪機,全天候24小時不停歇,”維斯塔斯政府關係主管邁克爾·扎林補充道。“風能不再是替代能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言人尼克·納托爾表示:“十到十五年前,如果你在2008年說可再生能源的新增投資將超過化石燃料或核能,他們會嘲笑你。但那一年確實發生了這種情況。”
核能研究所政策發展主任保羅·吉諾亞表示,在美國,建造一座核電站至少需要10年時間。但目前全球有53座新的核反應堆正在建設或計劃在2020年建成,能夠產生42吉瓦的電力。吉諾亞表示:“根據[能源資訊署]的分析,我們需要96吉瓦的新核電,即69座核電站,才能履行[美國二氧化碳減排立法]的承諾。” 這一目標將使核電在美國發電量中佔比達到33%。
能源效率可以實現所需減排量的一半,但國際能源署的田中伸男表示,“即使是最好的國家也沒有采納我們超過60%的能效建議”。“我們可能會錯失五分之一的減緩潛力。”
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史蒂夫·索耶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蓬勃發展等一些進展跡象,“一場可再生能源革命正在進行中,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及時實現它。”
行動遲緩只會增加最終成本。田中伸男表示:“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行動,延誤每年將增加約5000億美元。這就是不作為的代價。”“有很多共同效益:節省成本、能源安全、減少汙染。一場技術革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