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的冰湖流入海洋

這項發現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格陵蘭冰蓋的融化情況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新研究表明,格陵蘭冰蓋中的含水層正在將融水引回海洋。

這些“粒雪含水層”是由一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2011年發現的。它們由太浩湖大小的水袋組成,並嵌入冰川表面,隱藏在新鮮降雪和壓縮冰層的下面。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這些水會發生什麼——是重新凍結到冰川中,還是以某種方式滲出?現在,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員認為她找到了答案。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克里斯汀·波伊納說:“水進入裂縫——一直延伸到冰蓋底部(厚達一千米)的裂縫——然後流入海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波伊納專注于格陵蘭島東南部的海爾海姆冰川,但在世界各地的冰川中都可以找到含水層,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阿拉斯加。它們位於冰蓋上層約50米處。波伊納使用計算機模型表明,充滿融水的裂縫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冰蓋底部,然後流入海洋。

冰川學家裡克·福斯特在一份宣告中說:“克里斯汀的發現是理解粒雪含水層系統重要性的關鍵組成部分。她的模型表明,水正在到達冰床,這為水的儲存如何影響未來海平面上升的變化增加了一個全新的重要性。”

福斯特是六年前發現含水層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團隊的成員。

波伊納的結論意義重大,因為它們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格陵蘭冰蓋的融化情況。來自含水層的水不僅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還會導致整個冰蓋更快地融化。

波伊納解釋說:“格陵蘭冰蓋的移動方式是,冰實際上是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流動和形成的。就像把一團傻瓜橡皮泥放在桌子上很長時間一樣——它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流動並變平。當冰蓋下有水時,它會幫助冰更快地變形並以更快的速度流入海洋。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含水層如何影響全球海平面的重要貢獻。”

從氣候科學的角度來看,這項研究有助於建立更準確的模型來預測冰蓋融化率。波伊納說,它還強調需要保護沿海地區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我們的經濟依賴於港口,而港口顯然存在於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低窪地區。這項工作——以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實驗室完成的大量工作——能夠直接為製作更好的冰蓋模型提供資訊,這些模型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我們未來幾十年可能看到的海平面上升,”她說。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專線》。E&E 每天在 www.eenews.net 上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