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南極洲近 20 米厚的堅冰之下,隱藏著一個與大氣隔絕了近 3000 年的鹹水湖。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維達湖擁有地球上最厚的非冰川湖冰蓋,其中蘊藏著有著數百年曆史的細菌。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尋找其他極端環境中生命存在的證據,例如火星。
維達湖位於南極洲麥克默多幹谷地區,其表面常年冰凍。事實上,科學家們曾認為它是完全凍結到底的幾個湖泊之一。但伊利諾伊大學的彼得·T·多蘭和他的同事們確定,冰蓋之下隱藏著水,其鹽度足以在零下 10 攝氏度以下的溫度保持液態。研究小組確定,冰芯中水冰邊界以上幾米處鎖定的沉積物可以追溯到 2800 年前。更重要的是,在冰中發現的細菌一旦從冰中釋放出來並暴露於水中,就會復活。“這些湖泊的冰蓋代表了生命在以前被認為不適宜居住的環境中的綠洲,”蒙大拿州立大學的研究合著者約翰·普里斯庫說。“這些生命形式可能擁有新型的冰活性物質,例如防凍劑和冰核抑制劑,這些物質使生物體能夠在凍融迴圈中生存,並在暴露於液態水時恢復生機。”
的確,寒冷的溫度被證明非常適合儲存古代生物的 DNA。透過研究它們,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瞭解生命如何在南極洲的其他地區進化,例如沃斯托克湖,它位於東南極冰蓋下四公里處。這個冰封的湖泊也可能為年輕火星上的生命潛在情景提供資訊。“雖然我們不期望今天在火星上找到‘維達湖’,但它很好地類比了火星過去的某些情況,”多蘭說。“人們認為火星過去富含水,如果生命發展出來,那麼維達湖型別的生態系統可能是火星上生命在水體完全凍結之前的最後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