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恐龍肉

一種捕食恐龍的尖牙哺乳動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報道。


早期的哺乳動物讓人聯想到鼠或鼩鼱大小的生物,它們潛伏在恐龍的陰影中,試圖避免被可怕的蜥蜴撕成碎片。現在看來,被捕食者有時變成了捕食者。新發現的化石揭示了一隻幼年恐龍在一隻哺乳動物的腸道內——這是此類捕食行為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一個國際團隊的結論基於一種名為巨齒獸的物種,這是一種大約像弗吉尼亞負鼠那麼大的哺乳動物,生活在中生代,大約1.3億年前。在巨齒獸的肋骨籠內,是一隻幼年恐龍的骨骼,其鋸齒狀的牙齒、四肢和腳趾表明它是鸚鵡嘴龍,一種三角龍的無角近親,成年後體型可達牛的大小。哺乳動物的骨骼以其解剖位置儲存下來,而恐龍的骨骼大多是碎片,並堆積在活體哺乳動物的胃部所在位置。“最可能的解釋是它被吃了,”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孟津總結道。這些發現原計劃發表在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Charles Q. Choi 是《大眾科學》的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出現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和《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他的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Charles Q. Choi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2卷 第2期本文最初以“渴望恐龍肉”為標題發表在《大眾科學》雜誌 第292卷 第2期 ()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05-6CkmoDRNinNbwlKsntP1B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