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是什麼導致了在更新世末期世界幾個地區發生的猛獁象和其他大型動物的大規模滅絕。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上一次冰河時期的氣候變化導致了大型動物群的滅絕。但是今天在《科學》雜誌上描述的研究支援另一種主要的假設,即早期人類導致了這些巨獸的滅絕。
在第一項研究中,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員理查德·G·羅伯茨和他的同事們確定,澳大利亞的大型動物群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了一些早期袋鼠和其他巨型有袋動物的滅絕,僅舉幾例——並非像之前認為的那樣發生在20,000年前,而是大約在46,000年前。該團隊使用放射性測年法和“光學”測年法,對來自全國27個含有大型動物化石的地點的沉積物進行了測年,得出了新的日期。研究人員指出,對這次滅絕事件的修訂時間意味著,之前被認為導致這些動物滅絕的氣候因素不再能被用來解釋它們的消失。此外,該團隊的發現將滅絕事件發生的時間點與人類抵達澳大利亞的時間點更加接近,表明這兩個事件之間存在聯絡。然而,僅憑新的日期無法揭示是人類的狩獵、棲息地破壞還是其他人類因素導致了這次滅絕。
在第二份報告中,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約翰·阿羅伊描述了一個關於北美更新世末期大型動物群滅絕的計算機模擬,該模擬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人類狩獵也會導致冰河時代的巨獸滅絕。重要的是,該模擬假設人類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和最大狩獵努力程度較低,但正確預測了41個大型動物物種中32個物種的命運。阿羅伊認為,這些發現表明,事實上,人為造成的滅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過度捕殺模型可以作為資源開發的寓言,”他總結道,“為地質學上的瞬時生態災難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機制,而這種災難太緩慢以至於無法被髮動它的人們所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