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似乎有不止一種方式讓自己陷入恐慌。 與神經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假設相反,即使人類缺乏被廣泛認為是大腦“恐懼中心”的腦結構,他們也能體驗到恐懼。
多年來對動物的許多研究表明,杏仁核(大腦深處的一個小而杏仁狀的結構)對於恐懼反應至關重要。 這一發現已在人類研究中得到證實。
愛荷華大學愛荷華市的賈斯汀·范斯坦及其同事現在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在沒有正常運作的杏仁核的人身上,也可能發生恐懼反應。 他們的著作今天線上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同的恐懼
范斯坦和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究一位 44 歲的女性,她患有一種極其罕見的遺傳疾病,稱為Urbach-Wiethe 病,這種疾病會導致杏仁核硬化和萎縮。 這位被稱為 S.M. 的女性在觀看恐怖電影片段以及接觸大型蜘蛛、蛇和其他許多人認為可怕的事物時,僅表現出最低程度的恐懼。
杏仁核觸發恐懼和驚恐發作的一種情況是,當它透過感知血液中酸度的增加來檢測到異常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可能是窒息的跡象)時。 即使吸入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是致命的,也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因此,范斯坦和他的同事預測,杏仁核受損的患者在吸入氣體後不會感到恐懼。
為了驗證這一點,他們要求 S.M.、另外兩名患有 Urbach-Wiethe 病的患者以及 12 名健康對照者透過面罩吸入 35% 的二氧化碳。 令他們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受損的患者在吸入後立即體驗到了恐懼,而且實際上比健康志願者更加恐懼和驚慌。
范斯坦說:“患者體驗到的恐懼和驚慌程度明顯高於對照組。” 在隨後的採訪中,所有三名患者都表示在吸入氣體時感到害怕窒息和死亡。 對於 S.M. 來說,這是她自童年以來第一次體驗到恐懼。
不同的機制
杏仁核在應對外部威脅中起著重要作用,並且還參與情感的社會方面,例如識別他人的面部表情。 然而,這些新發現清楚地表明,它對於所有恐懼反應並非必不可少,並且還表明大腦包含不同的機制來產生對身體內某些生理變化的恐懼反應。
紐約市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約瑟夫·勒杜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對於不同型別的威脅,存在不同的反應系統。”
勒杜補充說:“有大量證據表明杏仁核有助於引發威脅的反應,但很少有證據表明它會產生恐懼的意識體驗。”
范斯坦現在打算使用功能性神經影像學來嘗試識別參與杏仁核獨立反應的腦結構,他說這可能包括腦幹和島葉皮層,島葉皮層是一個已知與身體意識有關的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