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先進的認知、工具和技術,人類長期以來都是成功的捕食者。現在,一項檢驗人類捕食對自然影響的新研究揭示了一些新的見解,例如,我們捕獲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用於醫藥、異域寵物貿易和其他用途的數量甚至超過了食物用途——這使我們成為一種非常不尋常的捕食者。
該研究的作者克里斯·達裡蒙特是一位生態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狂熱的獵人和釣魚愛好者。他說,他最初想到研究人類捕食的模式,是因為他聽到其他獵人輕蔑地稱狼和熊為“該死的捕食者”。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很奇怪,”達裡蒙特說,因為人類也是捕食者。儘管狼、熊和虎鯨等捕食者的生態影響已得到充分研究(達裡蒙特本人研究狼已有數十年),但現代人類捕食者生態學受到的關注卻少得多。因此,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和非營利組織雨岸保護基金會工作的達裡蒙特,召集了來自巴西、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的同事,共同研究人類的捕食角色。研究人員探討了我們的捕食選擇如何因地而異,以及我們的捕食動機——從異域寵物貿易到狩獵和釣魚運動——如何影響物種的滅絕風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捕食通常指的是捕捉和殺死獵物以獲取食物。但為了研究的目的,達裡蒙特和他的團隊將其定義為“透過從當地自給自足到全球商業捕撈和貿易等過程,以致命或其他方式從野生種群中移除個體的任何利用”。在該研究中,該研究於6月29日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該團隊分析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這些資料對各種物種的用途進行了分類——例如,作為人類或動物的食物或用於狩獵運動或醫藥。對於所檢查的大約47,000種脊椎動物物種,達裡蒙特和他的同事還檢查了IUCN評定的哪些型別的人類利用是嚴重威脅。然後,他們利用這些資訊來確定一個物種因人類捕食而瀕危的程度。
來源:Amanda Montañez;資料來源:克里斯·T·達裡蒙特等人在《通訊生物學》中發表的“人類多樣化的捕食生態位及其生態後果”。2023年6月29日線上發表(資料)
該團隊的分析顯示,人類的目標物種約為15,000種脊椎動物,佔地球上所有此類物種的三分之一。這相當於地理範圍廣泛的其他捕食者(如鯊魚、猛禽和哺乳食肉動物)的目標物種數量的5到300倍。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生態影響是同類捕食者的1300倍。
當他們按棲息地評估物種時,他們發現人類對海洋的影響最大。人們利用了研究中檢查的43%的海洋物種(主要是魚類)。此外,我們還利用了約35%的評估淡水物種和26%的陸生物種。從分類學上看,鳥類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46%的評估物種以某種方式被利用——許多被捕獲用於寵物貿易。輻鰭魚(如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和紅鮭魚)是受影響第二嚴重的分類群,42%的物種被利用,其中許多用於食物。
但總體而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捕食的物種中只有大約一半最終被吃掉。“食物用途不如我們預期的那麼重要,”研究合著者、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生態學家羅布·庫克說。“另一半是用於服裝、動物飼料、毒藥和製造化學品的各種用途。”對於庫克和達裡蒙特來說,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從野外捕獲動物作為寵物的程度。其中大部分是為了圈養鳥類貿易,但爬行動物和水族箱魚類的貿易也相當可觀。
來源:Amanda Montañez;資料來源:克里斯·T·達裡蒙特等人在《通訊生物學》中發表的“人類多樣化的捕食生態位及其生態後果”。2023年6月29日線上發表(資料)
波蘭科學院自然保護研究所的保護生物學家努里亞·塞爾瓦(未參與該研究)也對寵物貿易的普遍性感到震驚。她說:“這不是主要需求,所以對我來說,這有點令人震驚。”
人類利用的物種中,幾乎40%受到這種多樣化的人類開發的威脅。
該研究還強調,人類的目標獵物非常具體,而不是隨機選擇可用的獵物。庫克說,這很重要,因為不同的物種在其各自的生態系統中 выполняют不同的工作,有些物種在生態作用方面比其他物種更重要。“我們更有可能破壞那些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一些非常獨特作用的物種,”達裡蒙特說。他指出,這種物種的性狀組合可能無法被其他動物很好地代表,從而使該物種在功能上不可替代。庫克舉了東南亞盔犀鳥等對森林再生至關重要的傳播種子的食果動物的例子。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商經常以這種鳥的喙為目標,將其雕刻成收藏品。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態學家凱特琳·蓋諾(未參與這項新研究)表示,該研究的發現清楚地證明人類是新型捕食者。她說,如果有什麼的話,這項研究的結論是保守的。“我們當然沒有關於人們正在使用的每一種物種的完美資訊,”她說。
達裡蒙特說,人類是“捕食者中的瑞士軍刀”。他說,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行為與許多其他捕食者相似,捕捉獵物是為了獲取能量和營養。現在,我們更常出於非食物原因從野外移除陸生動物。“對我來說,這非常不同尋常,”達裡蒙特說,並補充說我們是一種物質導向型文化。“我們喜歡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