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量子體驗

大眾科學 Space & Physics, April/May 2022

《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2022年四月/五月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物理學中,一些假設可能需要超過一生的時間才能被證實——正如2019年發生的那樣,當時研究人員看到了黑洞的第一張影像,這是一種宇宙現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就提出了它的存在理論,但從未被直接觀察到。物理學中的其他一些想法經歷了數十年的爭論,沒有得到解決或進一步的澄清。在本期中,記者達維德·卡斯特爾韋奇介紹了1922年一項里程碑式實驗的迷人歷史,該實驗記錄了一個基本粒子的量子自旋,對其的解釋仍在進行中(參見“一百年前的量子實驗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不會掉進椅子裡”)。

在本期其他地方,專欄作家約翰·霍根思考了一種激進的新量子理論對我們感知現實的意義(參見“量子力學是否揭示生命只是一場夢?”)。他寫道,量子研究人員與藝術家有著顯著的共同特徵,“藝術家們試圖將事物的混亂變成有意義的敘事”。我想進一步擴充套件他的觀點,認為在生活挑戰中找到意義是所有人性體驗固有的組成部分。

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大眾科學》的首席新聞通訊編輯。她撰寫每日《今日科學》新聞通訊,並監督該雜誌的所有其他新聞通訊。此外,她還管理所有特別收藏版,過去曾擔任《大眾科學·思維》、《大眾科學·空間與物理》《大眾科學·健康與醫學》的編輯。加夫裡列夫斯基在《科學家》雜誌開始了她的新聞事業,她在那裡擔任專題撰稿人和生命科學“熱門”研究論文的編輯。她在教育出版領域工作了六年多,為生物學、環境科學和營養學高等教育編輯書籍。她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碩士學位和新聞學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也是普利策獎的所在地。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加夫裡列夫斯基
SA 空間與物理 第 5 卷 第 2 期本文最初以“人類與量子體驗”為標題發表於SA 空間與物理 第 5 卷 第 2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2022-amZAtTwGpu6uP7BW22YX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