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已使野生動物數量減少 60%

一份新報告發現,在 40 年裡,人類的毀林等行為對野生動物造成了重大損失

中美洲和南美洲紅眼樹蛙的雨林棲息地正在縮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份新報告發現,在過去四十年裡,人類已經消滅了世界上約 60% 的野生動物種群。

從 1970 年到 2014 年,過度開發物種、森林砍伐和農業利用破壞了地球各地的主要動物棲息地。世界自然基金會的《2018 年地球生命力報告》稱,現在,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日益增長的威脅正在增加對動物的壓力。

該報告指出:“地球正在以僅在物種大滅絕期間才看到的速度失去生物多樣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份兩年一度的報告研究了 4,000 種兩棲動物、鳥類、魚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它追蹤了人類對土地、能源和水的需求如何摧毀動物種群。報告稱,物種減少會影響人類健康、食物和藥品供應。隨著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它還會帶來不斷增加的經濟成本。

目前,地球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但作者預測到 2050 年這一比例將降至僅 10%。

一些生態系統的損失速度令人震驚。在過去的 30 年裡,淺水珊瑚礁減少了一半,在過去的 50 年裡,大約 20% 的亞馬遜雨林消失了。在 20 世紀 60 年代,5% 的海鳥胃裡有塑膠,但現在已經攀升至 90%。預計到 2050 年,由於全球變暖使它們捕食所需的冰減少,北極熊的數量將下降 30%。

根據該報告,到目前為止,氣候變化在損失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中等程度的;生態系統破壞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但作者警告說,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作者寫道:“然而,[氣候變化]正在迅速加速,並可能在塑造未來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此外,野生動物物種已經遭受棲息地喪失和過度開發等更‘傳統’威脅的困擾,它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可能會受到損害,從而加劇其損失。”

人類已經摧毀了地球上各個角落的動物物種,儘管在某些地區損失尤為嚴重。南美洲和中美洲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在過去五十年裡,動物物種減少了 89%,淡水物種減少了 83%。美國是這些下降的最大推動力之一。

報告的作者說,但是,現在還有時間進行干預,阻止一些損失。但報告稱,正如減輕氣候變化最嚴重影響的機會一樣,這個時間正在迅速流逝。

作者敦促《生物多樣性公約》的 200 個成員國在下個月於埃及開會時,提出一套保護動物物種的國際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幹事馬爾科·蘭貝蒂尼在報告中寫道:“我們可以成為一場改變我們與地球關係,確保地球上所有生命(包括我們自己)未來的全球運動的創始人。“或者,我們可以成為錯失良機而未能採取行動的一代;讓地球溜走的一代。選擇權在我們手中。”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