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壽命可能已達上限

新研究駁斥了人類可以繼續大幅延長壽命的觀點

Older adults stroll at a crowded shopping street in Tokyo's Sugamo district

老年人在東京巢鴨區擁擠的商業街漫步。

Yoshio Tsunoda/AFLO/Alamy Live News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發達國家每過十年,人們的平均壽命就增加約三年。對於一個出生在21世紀初的人來說,這些逐步增長意味著他們的平均壽命可能比1900年出生的人長30年,從而能夠活到80歲。

這種被稱為大幅延長壽命的現象,是人類受益於各種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措施進步的結果。許多科學家和普通民眾都認為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人類的壽命將無限期地以同樣的速度增長。然而,其他人預測人類將達到自然上限,世界上最長壽國家的平均壽命將在遠低於100歲時趨於平穩。

關於這個備受爭議的問題的新研究現在表明,人類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壽命的上限。儘管為了延長壽命而不斷取得醫學進步,但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三十年中,最長壽國家的人們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速度已經減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公共衛生教授兼發表在《自然·衰老》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 S. Jay Olshansky 說,這是因為衰老——一系列知之甚少的生物過程,其影響包括虛弱、痴呆、心臟病和感覺障礙——迄今為止一直未能減緩。“當您將身體推到超出保修期時,它們就無法正常運轉。”

他補充說:“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這就像在玩打地鼠遊戲。”“每隻地鼠都代表一種不同的疾病,人們活得越久,出現的地鼠就越多,出現的速度也就越快。”

Olshansky 在 1990 年確信衰老問題的不可改變性,當時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預測即使醫學進步加速,我們壽命的增長也必然會放緩。他當時得出結論,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極不可能”超過 85 歲。

他說,這篇論文遭到了廣泛的抵制,因為“對這種壽命持續增長的說法存在既得利益”。

不過,奧爾شان斯基確信自己是對的。因此,他說,他決定“做一個耐心的科學家”,並在真實世界的資料出現後重新檢驗他的假設。這花了 34 年,但等待現在得到了回報,他對最初的發現表示“明確的肯定”,他補充道。

奧爾شان斯基和他的同事採取了一種直接的方法:他們檢查了 1990 年至 2019 年間世界八個最長壽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法國、義大利、瑞士、瑞典和西班牙)以及美國和香港的死亡率和預期壽命的觀察變化。他們發現,幾乎所有這些地方的預期壽命改善速度都在減緩,而美國實際上有所下降。

韓國和香港是例外。奧爾شان斯基說,它們最近的生存率得到了加速提高,研究人員懷疑這種現象與這兩個地方最近 25 年才集中實現預期壽命的大幅增長有關。即便如此,在香港——人口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研究人員發現,2019 年出生的女童中只有 12.8%,男童中只有 4.4% 預計能活到 100 歲。

美國的數字明顯更低,預計只有 3.1% 的女童和 1.3% 的男童能活到 100 歲。

Series of charts shows average annual change in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for the eight countries with the longest-lived populations, plus the U.S. and Hong Kong,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ince 1990.

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發現,奧爾شان斯基和他的同事還計算瞭如果人類真的跟上大幅延長壽命的步伐,預期壽命會是什麼樣子。如果那樣的話,例如,6% 的日本女性將活到 150 歲,大約五分之一的日本女性將活過 120 歲。“我們在論文中沒有稱這些情景為‘荒謬’,但我們希望人們自己得出這個結論,”奧爾شان斯基說。

Histogram compares the actual survival distribution by age among Japanese women, based on data from 2019, with a hypothetical survival distribution consistent with a radical life extension scenario.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 Jan Vijg 說,這篇新論文的方法和結論“完全合理”,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真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活到 100 歲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Vijg 補充說,這篇新論文的發現與之前的一些研究相呼應,包括他和他的同事在 2016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該論文也得出了關於壽命限制的相同結論。“在我們發表論文後,我們收到了如潮水般的回應,包括科學的和非科學的,說我們是騙子,我們的資料有缺陷,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壽命有上限,”Vijg 說。“不用說,我們資料中的缺陷從未被發現。”

儘管有新的證據分量,奧爾شان斯基完全預計他和他的同事的發現會引起爭議。

不過,他認為,科學家應該將重點從“未經檢驗的假設”,即持續大幅延長壽命,轉移到老年科學——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專注於延長人們的“健康壽命”,即他們享受的健康年數,而不是他們的總壽命。奧爾شان斯基和他的同事在他們的新論文中寫道,除非新技術能夠解決衰老本身的問題,否則在已經長壽的國家進一步大幅延長壽命“仍然是不切實際的”。

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的專案官員 Nalini Raghavachari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也認為研究應該側重於理解和實現健康老齡化。她說,關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線索可能來自世界上一些最長壽的人群。“更深入地瞭解卓越健康壽命背後的保護性影響和機制,可能有助於開發新的治療靶點和干預措施,以促進健康老齡化,”Raghavachari 補充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