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共衛生科學家描繪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時,他們希望美國公眾不要認為這些影響只發生在冰川或北極熊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自身。
“氣候變化的受害者應該是人類,”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全球氣候變化副主任、流行病學家喬治·盧伯上週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應該將它內化。”
盧伯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科學家金·諾爾頓牽頭撰寫了2013年國家氣候評估草案中關於人類健康章節的內容,該草案已於上個月釋出,目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Greenwire,1月11日)。這份報告是同類報告中的第三份,闡述了氣候變化將對美國產生的影響,包括對公民健康的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過去的報告側重於未來,而2013年版報告表明“這種情況現在已經發生”,盧伯在由疾控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為期兩天的研討會間隙發言時表示,他幫助組織了這次研討會。
其中一些影響很容易識別,比如更頻繁、更強烈的風暴造成的傷亡。另一些影響則更為微妙,比如風暴過後停電可能導致該地區因缺乏空調而遭受極端高溫,花粉數量增加導致的過敏累積效應,以及盧伯所說,在不太可能出現的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來自溫暖地區的新疾病。
“這些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說。
有毒魚類和攜帶疾病的空氣
例如,在過去的八年裡,墨西哥灣北部的魚類開始受到雪茄毒素的毒害,這些毒素來自熱帶地區更常見但在墨西哥灣變暖的水域中茁壯成長的藻類,它們附著在石油鑽井平臺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潮溼的溫哥華島已經成為新型隱球菌的一個不太可能的新家園,這是一種熱帶和亞熱帶的酵母菌真菌,當它被吸入時會導致肺部疾病和一種腦膜炎。科學家認為,這種真菌搭乘了船隻的壓艙水,並由於氣溫升高而能夠在西北部存活下來。
該研討會於週三和週四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總部舉行,彙集了來自學術界的氣候和健康研究人員,以及來自州和地方公共衛生管理人員,這些州已獲得疾控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資助,以研究氣候變化對當地健康的影響,並找到最大限度減少這些影響的方法。
“我們正在做的是將研究人員與正在開展公共衛生應對的人員放在同一個房間,”盧伯說。
與會者聽取了小組討論,內容涉及氣候變化對內陸城市的影響、如何管理南方農村地區的熱暴露以及華盛頓州養老院缺乏空調等問題。
國際氣候與社會研究所的西蒙·梅森表示,氣候科學家需要更好地瞭解公共衛生管理人員需要哪些資訊才能確保人群安全。
例如,他說,現在有很多關於天氣模式的資料,以及未來幾十年可能出現的情況,但這可能無法幫助一個城市或州規劃中期變化。
近期健康科學的空白
“預測未來10年,這仍然是一個相當大的資料缺失,”他說。
盧伯說,健康和氣候科學的交叉點既複雜又新穎。仍在開發系統,以允許研究人員在天氣資料的背景下檢視疾病的發生情況,並瞭解它們如何相互作用。“這不容易,”他說。
疾控中心的氣候與健康專案於2009年啟動,儘管盧伯早在2005年就開始為其奠定基礎。其工作最初側重於科學,但已擴充套件到幫助州和地方衛生官員將氣候變化納入其其他業務。它現在資助16個州和兩個城市的專案。
該專案在奧巴馬政府領導下取得進展,但盧伯表示,這更多與科學狀況有關,而不是與政治狀況有關。2007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證實,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正在發生,這要求健康科學家認真對待此事。
盧伯駁斥了在政治領域持續存在的關於氣候科學的辯論。
“關於氣候否認者的所有對話,對我來說都是不相關的,”他說。“我看的是科學,如果有人是否認者,他們也應該看看科學。”
諾爾頓來自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他與盧伯和一組做出貢獻的健康科學家合作撰寫了去年的章節,他說其目的是教育美國公眾,包括政策制定者。
“這項工作與政策密切相關,但它不能是政策規定性的,”她說。雖然評估將幫助立法者更清楚地瞭解氣候與健康方面的科學狀況,但她說,它不提出任何政策建議。
但諾爾頓並不迴避倡導為氣候和公共衛生專案提供資金,預計這些專案在未來幾年將面臨更緊張的預算。
她說:“在這個暴露和脆弱性都在增加的時候,預算面臨風險。”“以儘可能強有力的方式支援它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好處。”
其中一些擬議的削減來自白宮本身。總統為2013財年提出的預算僅為疾控中心的氣候變化專案撥款480萬美元,低於上一年的740萬美元。該預算尚未由國會採取行動。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與氣候相關的專案是聯邦機構在國會不採取行動的情況下,在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方面取得進展的一個例子。預計國會山不會在本屆國會產生任何與氣候相關的立法,但眾議員路易斯·卡普斯(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表示,她計劃很快重新提出一項她在第111屆國會發起的一項法案,以便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建立一項戰略,以解決氣候變化對公共衛生的影響。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