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已經墜落。
一枚長征五號B助推器的23噸重的一級火箭於週六晚上(5月8日)墜回地球,結束了備受爭議的10天高空飛行,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並引發了關於軌道碎片和負責任的太空飛行的更廣泛對話。
據美國太空司令部稱,長征五號B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週六晚上約10:15(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週日5月9日0215)在阿拉伯半島上空重返大氣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太空司令部官員在週六晚上的簡短更新中寫道:“目前尚不清楚碎片是撞擊陸地還是水面。”
但一些分析師已經確定,任何設法在劇烈的重返大氣層熱量中倖存下來的火箭殘骸都將葬身於水中。例如,Space-Track.org週六晚上在推特上表示,長征火箭“墜入馬爾地夫以北的印度洋”,馬爾地夫是印度西南海岸附近的一個田園詩般的島鏈。
長征五號B火箭於4月28日發射了中國新空間站的核心艙。然而,火箭的第一級並沒有在完成任務後安全地墜入海洋,而是進入了軌道,成為一塊太空垃圾,只需感受到足夠的 атмосферное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 大氣阻力,就會墜落回地球家園。
而這並非孤例。去年,另一枚長征五號B火箭芯級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它不受控制地墜落在西非海岸附近的北大西洋上空。那次再入大氣層的一些大型碎片顯然落在了象牙海岸境內,但沒有人員傷亡的報道。
此外,中國首個原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旨在為新空間站鋪平道路,在完成任務後也經歷了太空垃圾階段。這艘8噸重的航天器於2018年4月不受控制地墜落回地球,在太平洋上空燒燬。
據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兼衛星追蹤專家喬納森·麥克道爾稱,只有三個人造物體比這兩枚長征五號B火箭芯級更重,且曾不受控制地從太空墜落。
這三個物體分別是83噸重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它於1979年7月墜毀在澳大利亞;發射天空實驗室的土星五號火箭的50噸重上級,它於1975年1月墜落在馬德拉群島以西的大西洋上空;以及蘇聯的禮炮7號空間站和與之相連的宇宙-1686模組,它們總重約43噸,於1991年2月在阿根廷上空重返大氣層。(可悲的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也可以被考慮在內;這艘117噸重的軌道飛行器在2003年2月重返大氣層時解體,導致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太空界的許多人批評中國長征五號B事件,指責該國的太空計劃行為草率,甚至可以說是魯莽。其中一次譴責來自週六新任美國宇航局局長比爾·納爾遜。
納爾遜在一份火箭墜落前釋出的宣告中寫道:“航天國家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太空物體再入大氣層對地球上的人員和財產造成的風險,並最大限度地提高這些行動的透明度。”
他補充說:“很明顯,中國在太空碎片方面未能達到負責任的標準。” “至關重要的是,中國和所有航天國家及商業實體都應在太空領域採取負責任和透明的行動,以確保外層空間活動的安全、穩定、有保障和長期可持續性。”
版權所有 2021 年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