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物系統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眾所周知,損失或浪費的食物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貢獻——但究竟貢獻多少一直不清楚。現在,透過跟蹤特定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這些浪費的食物在收穫、運輸和處置等階段對排放的增加程度。
在一項發表在Nature Food上的研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費新暢及其同事使用了164個國家2001年至2017年的食物供應資料,估算了54種食物商品和四個類別(穀物和豆類;肉類和動物產品;蔬菜和水果;以及根類和油料作物)的排放量。
來源:Jade Khatib;資料來源:“食物損失和浪費從搖籃到墳墓的排放量佔食物系統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一半”,作者:Jingyu Zhu 等人,發表於Nature Food,第 4 卷;2023年3月(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約三分之一的食物在收穫、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損失,或被消費者浪費。該團隊發現,2017年,這些食物產生的溫室氣體相當於93億噸二氧化碳——約佔全球食物系統總排放量的一半。四個國家(中國、美國、印度和巴西)貢獻了44.3%,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的飲食習慣和龐大的人口。在四個食物類別中,肉類和動物產品是最終損失的食物的供應鏈階段中產生的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三的來源。
該研究考慮了九個農業後階段的排放量,這些階段因地區而異——例如,發達國家的先進廢物處理技術可以減少排放。費新暢說,這些錯綜複雜的細節表明,“不同的國家應該為[食物損失和浪費]減排設定不同的目標”——例如,在一些地區減少肉類生產,在另一些地區從垃圾填埋場轉向厭氧消化或堆肥處理。
來源:Jade Khatib;資料來源:“食物損失和浪費從搖籃到墳墓的排放量佔食物系統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一半”,作者:Jingyu Zhu 等人,發表於Nature Food,第 4 卷;2023年3月(資料)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食物系統專家普拉賈爾·普拉丹指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未來幾年將食物浪費減半——普拉丹說,這不足以限制全球變暖,但將是一個開始。他說,根據這項研究,如果“高收入國家能夠專注於節省消費者丟棄的食物,而中低收入國家可以優先避免收穫、加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食物損失”,排放量可能會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