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使我們痛苦和不適,但許多擔憂者聲稱它能讓他們做好準備並遠離傷害。在某種程度上,它的確如此,但方式並非你想象的那樣。有可能停止擔憂嗎?如果擔憂是你性格的一部分呢?
如果你認同瘋眼漢穆迪“時刻保持警惕!”的勸誡,或者如果你認同迪士尼動畫中反覆出現的主題——焦慮的魚:來自《小美人魚》的小比目魚,或者來自《海底總動員》的馬林。或者如果你與《頭腦特工隊》中的恐懼相關聯。但最後一個例子太明顯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無論你與哪個擔憂者產生共鳴,你都不孤單。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一生中會與焦慮症作鬥爭。那超過1億人。
對於如此常見的事情,擔憂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謎。有時,擔憂似乎是好幫手——我們認為它幫助我們獲得動力,掌控一切,並準備好B、C和D計劃。事實上,對於我們這些天生就容易擔憂的人來說,焦慮是熟悉的,並且出奇地令人安心。
但更多時候,焦慮是壞傢伙。我們無法關閉大腦。我們在應該放鬆的時候卻長時間醒著,在應該活在當下的時候卻陷入自己的思緒,並且過度思考一切,從我們的職業道路到我們是否應該為有機洋蔥多付三十美分。
擔憂也很累人。擔憂的同謀是身體緊張——給我看一個擔憂的人,我就給你看一個背痛、胃腸道問題、咬緊牙關或慢性頭痛的人。
如果這還不夠,我們應對擔憂的方式可能會加劇問題:壓力性進食、為了尋求安慰而煩擾伴侶、瘋狂地試圖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是我們健康的應對方式也可能被擔憂劫持:“我的冥想做得對嗎?”“這種踱步算運動嗎?”
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煩惱呢?為什麼你的岳母對一切都憂心忡忡?為什麼你的男朋友會為小事大驚小怪?我們為什麼如此擔憂?
我們為什麼擔憂
沒有人會把擔憂稱為愛好,但它絕對是一種活動。一種無形的活動,但確實是我們做的事情。如果我們正在擔憂,就很難完成工作。你可能會用它來代替睡覺,或者你可能會用它來代替活在當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多時間呢?好吧,擔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它使我們能夠避免我們的負面情緒。
你認識這樣的人嗎?當受到批評時,他們會生氣而不是受傷?或者有人聽到壞訊息時,會感到內疚而不是悲傷?用一種更容易應對的負面情緒來替代另一種負面情緒是很常見的。儘管焦慮令人不愉快,但它通常比感覺其他負面情緒(如悲傷、羞恥、悲哀或絕望)更可取。
一個略有不同的解釋來自《行為療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認為,擔憂者對負面情緒的衝擊過度敏感。擔憂充當緩衝。它縮小了擔憂者必須在感覺良好和感覺糟糕之間架起的令人震驚和痛苦的差距,但也讓他們處於持續的消極狀態
擔憂者與其感覺良好,卻在另一隻靴子不可避免地掉下來時措手不及地感受到不舒服的負面情緒,不如保持一種準備好的低水平痛苦狀態。它是具有保護性的,即使它讓人感到不舒服。
換句話說,擔憂就像是在災難湖面上跳躍的石子,而不是沉入深淵。
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如何才能停止擔憂呢?這裡有三種不同威力的工具。首先,我會給你一個開罐器。接下來,我會給你一把無繩電鑽。然後我們最後會給你一把老式的大鏈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