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的阿金·雷住在新加坡,他畫的恐龍具有精美的寫實主義風格。三歲時,他畫的恐龍還很簡單且示意性。然而,一年零幾個月後,他創作了一幅複雜的畫作,其中恐龍一層疊著一層,這幅影像與成年巴勃羅·畢加索畫的馬和公牛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阿金充滿想象力的場景中,類似迷惑龍的野獸修長的脖子遮擋了其他恐龍的視線。其中一隻恐龍是霸王龍,以側面示人,一條腿大部分隱藏在另一條腿後面——這種效果稱為遮擋,大多數兒童在八歲或九歲時才發現。在隨後的幾個月裡,他的畫作變得令人震驚地逼真。他開始使用流暢的輪廓線來賦予人物形狀。六歲時,他開始描繪恐龍搏鬥和奔跑的場景,運用各種高階方法來傳達物體之間的距離。
大多數成年人都無法畫得像阿金那樣逼真,我們對一個年幼的孩子展現出如此精湛的技藝感到敬畏。雖然我們無法知道阿金是否會發展成為一名專業藝術家,但他的畫作以及像他這樣的孩子的畫作正在幫助我們研究藝術能力的出現。透過檢查天賦兒童的藝術作品和成年藝術家的早期作品,我們和其他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預測誰將在以後的生活中展現出偉大的視覺創造力。我們對年輕藝術家的研究也可能為更普遍地深入瞭解掌握能力的發展提供見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像阿金所展示的那種非凡的寫實主義是一個重要的標誌,但這並不是全部。並非所有成年藝術家在阿金這個年齡時都畫得如此令人信服,而且現在還發現了一些年輕的孩子,他們表現出創作非具象藝術而不是寫實作品的技巧。我們已經確定了我們認為可以預示藝術創造力的其他五個特徵。一位嶄露頭角的藝術家的畫作通常構圖精良,並展現出裝飾性、色彩豐富的方面或富有表現力的力量。孩子還渴望欣賞藝術,擁有巨大的創作動力,並渴望具有原創性。最後,我們認為,傑出的藝術家,或許是所有領域的天才,不僅擁有天生的才能,而且還以其他人可能不具備的方式受到內在激勵——我們稱之為掌握的狂熱。
技能的誕生
科學家和教育家長期以來一直試圖揭開藝術和其他領域專業知識出現的神秘面紗。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卓越的成就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努力工作——大約 10,000 小時。20 世紀 50 年代對傑出科學家的研究支援了這一觀點,強調了這些人具有耐力、專注力和致力於努力實踐的能力。教育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研究了掌握能力,他在 1985 年寫道,他的所有研究物件都離不開支援性環境和長期密集的培訓才能獲得專業知識。這種教育首先來自鼓勵性的導師,後來來自要求嚴格的資深教師。幾年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K·安德斯·埃裡克森對鋼琴、小提琴、國際象棋、橋牌或體育運動方面的專家進行了研究。調查顯示,一個人的成就水平與投入的練習量密切相關。
然而,這些研究未能區分努力工作和天生才能。最有天賦的孩子也可能對某項活動最感興趣,他們很早就開始發展自己的技能,並且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當進步來得很快時,投入時間和精力到一項任務中可能更容易,但當每一步都是痛苦的掙扎時則不然。
我們透過檢查藝術天賦的最早跡象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類,尤其是幼兒,藝術天賦的第一個跡象是將三維世界逼真地描繪在二維表面上的能力。藝術史學家一直對我們舊石器時代的祖先所作的洞穴壁畫的寫實主義風格感到震驚,這導致許多人認為這種風格是最自然的藝術形式。雖然大多數兒童的畫作都是示意性的,但某些年輕人,包括一些自閉症患者,可以從小就以高度自然的風格繪畫,反映了我們祖先所作的那些畫作。我們將那些從小就表現出以這種方式繪畫能力的孩子稱為早熟的寫實主義者,我們現在對他們的發展軌跡有了很多瞭解。
早熟的寫實主義者早在兩歲就開始進行具象繪畫,至少比大多數孩子提前一年。一般發育的年輕人的藝術作品是抽象的:一個蘋果用一條斜線表示,一個人體用一個圓圈表示,一匹馬的身體用一個正方形表示。早熟的寫實主義者創作的作品在視覺上更具說服力。
這些孩子自發地發現瞭如何使用深度線索——透視縮短、遮擋、尺寸縮小、陰影來傳達形狀,以及所有技巧中最難的線性透視——來創造 3D 幻覺,這比他們的大多數同齡人早幾年。在 1995 年發表的對典型藝術家和早熟藝術家的比較中,現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的康斯坦斯·米爾布拉斯觀察到,早熟組中一半的孩子在七歲和八歲時就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使用了透視縮短,即不平行於畫面平面的線條被畫得更短。一般發育的孩子直到 13 歲和 14 歲才達到類似的水平。
在早期就能畫出寫實作品是許多公認的藝術家的童年標誌。藝術家兼策展人阿亞拉·戈登觀察到 31 位以色列藝術家的童年作品中存在自然主義。許多著名藝術家的早期畫作也因其先進的寫實主義而脫穎而出,包括畢加索、約翰·埃 Everett·米萊斯、埃德溫·亨利·蘭西爾、約翰·辛格·薩金特、保羅·克利和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畢加索回憶起他最早的一幅畫作時說:“我大約六歲……在我父親的房子裡,走廊裡有一尊赫拉克勒斯雕像,手裡拿著棍棒,我畫了赫拉克勒斯。但這不是兒童畫。這是一幅真正的畫作,描繪了拿著棍棒的赫拉克勒斯。”
不同的觀察方式
我們著手發現哪些認知差異可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優勢。他們的技能與智力無關。正如我們在 2010 年報道的那樣,我們觀察到寫實繪畫能力與智商之間沒有關係。自閉症“學者”的案例也證實了這一發現,例如納迪亞,一個在六歲時被發現的孩子,儘管患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但仍表現出驚人的藝術才能;以及斯蒂芬·威爾夏,一個患有自閉症的男人,他僅在短暫接觸一個場景後就能從記憶中畫出精細的城市景觀。
相反,我們發現,寫實繪畫水平高於平均水平的兒童在感知能力方面有所不同。他們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似乎能夠看到物體的形狀,包括物體退入深度和尺寸縮小時發生的變形。一個典型的孩子可能會將道路視為具有平行的邊,因為她知道道路的邊緣是平行的,而一個有藝術天賦的孩子會忽略她對道路的瞭解,並看到它的邊在遠處匯合。
早期的藝術天賦也與專注於物體或場景的區域性而不是整體的能力密切相關。為了檢驗這個想法,我們使用了一種稱為積木設計任務的視覺和運動技能測試。孩子們被要求排列紅色和白色積木以匹配給定的圖案。我們以傳統格式和分段格式分別給出了這項任務,以顯示積木邊界應該在什麼位置。所有參與者在分段版本中都表現良好。然而,具有寫實繪畫能力的孩子在未分段版本中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孩子,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可以輕鬆地在腦海中將複雜的形狀劃分為各個部分。
他們在另一項任務中也表現得更好,在這項任務中,他們被要求檢測隱藏在圖形中的小形狀,這項技能需要透過其元素來分析形狀。我們假設,專注於組成部分是寫實藝術家繪畫過程的特徵。他們可能不是首先勾勒出整體輪廓來創作複雜的畫作,而是透過逐部分地構建他們的畫作。因此,與非藝術家相比,他們可能以更區域性的焦點來處理和生成場景。
這種區域性處理偏見也見於自閉症兒童。例如,在 1993 年,現任顧問的心理學家阿米塔·沙阿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烏塔·弗里斯發現,自閉症兒童在積木設計任務的兩個版本中都表現同樣出色。雖然區域性處理偏見通常被認為是自閉症的特徵,但我們的研究發現,這種傾向不是由自閉症的存在與否來預測的,而僅僅是由寫實繪畫能力來預測的。
非具象畫家
然而,我們懷疑,創作自然主義風格的作品並不是展示藝術天賦的唯一方式。雖然大多數被認定為繪畫天才的西方兒童都是因為他們早熟的寫實主義而引起我們的注意,但一些有才華的孩子卻掌握了一種非寫實風格。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心理學家克萊爾·戈隆布描述了這些孩子,她稱他們為“色彩主義者”,他們表現出對形式和質量的意識,以及對色彩、紋理和設計的裝飾性和表現力方面的關注。這些藝術家對於未經訓練的眼睛來說更難發現,因為他們的畫作可能看起來類似於典型的學齡前兒童迷人且非寫實的繪畫。
我們最近發現了一個孩子,我們將其歸類為有藝術天賦,他的畫作完全是非具象的。他的創作過程與他的同齡人不同,他的作品也不同。在距離他兩歲生日還有幾天的時候,阿里安開始用彩色蠟筆在 18 × 24 英寸的大張紙上創作色彩鮮豔的抽象畫,他全神貫注。他通常每幅畫作要畫一天半到兩天。他密集而細緻地填滿整個空間。正如他母親所描述的那樣
阿里安通常的一次繪畫過程是迴圈使用他當時正在使用的任何一套馬克筆。因此,如果他有一套 24 支馬克筆,他會系統地一支接一支地用完……他通常先在頁面上畫一些圓圈和長長的流動線條……一旦他完成了基本繪畫,他就會系統地——幾乎是象限式地——為它著色。
幾個月後,他的母親注意到
阿里痴迷於畫圓圈——他嘗試數小時畫出最小、最緊、最細的圓圈。他嘗試各種握筆方式……嘗試將臉貼得很近紙張。他喜歡懸掛著馬克筆以獲得細細的羽毛線,但隨後他用拳頭嘗試獲得更緊密的圓圈——正確地握住它以獲得控制,最終 [他] 似乎想要實現所有三種方式的某種組合,以獲得他想要的外觀。他一週以來一整天都在這樣做——有時只用一兩種顏色。
阿里安三歲時,他發現了取景器。在兩週的時間裡,他隨身攜帶一把梳子,透過梳子觀察世界。他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畫人,與典型發育同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具象技能方面並沒有領先。然而,他在強度方面是先進的:在畫完一張臉——一個帶眼睛的圓圈——之後,他繼續畫了大約 400 張更多的笑臉,所有這些都在一次繪畫中完成。阿里安繪畫的系統性、強度、專注和細緻的關懷使他與典型的兩歲塗鴉者區分開來。我們研究過的早熟寫實主義者都沒有表現出像阿里安這樣的行為——他們迅速發展到具象繪畫,並且對非具象藝術沒有表現出興趣。
掌握的狂熱
阿里安不停地、強迫性地繪畫。早熟的寫實主義者也是如此。這種掌握的狂熱是無法教授、哄騙或強迫的。我們研究的孩子們經常不得不被人從他們喜歡的活動中拉開,以便吃飯、睡覺、上學或社交。如此努力工作的願望來自內心,而且幾乎總是發生在孩子可以相對輕鬆地取得高水平成就時。興趣和動力是無法與才能分開的。
當然,大多數有天賦的兒童藝術家並沒有在成年後成為藝術家。許多人在早期作品中表現出的技巧與畢加索一樣出色,但只有一個人成為了畢加索。極端寫實主義出現的年齡也不是預測性的:克利六歲時的畫作不如本文中轉載的一些孩子的畫作寫實,但他卻位列偉人之列。
有天賦的人可能會出於多種原因選擇不從事藝術,但一種解釋可能與孩子潛在的動機有關。一些早熟的寫實主義者似乎更感興趣的是理解自然——繪畫是他們的工具。羅科·羅斯和喬爾·吉布就是這種心態的典範。這兩個男孩都仔細研究自然百科全書和野外指南。目前六歲的羅科對昆蟲、種子、樹葉和蔬菜充滿熱情。他收集標本,然後繪製並標記每一個標本。12 歲的喬爾已經記住了考夫曼北美鳥類野外指南,並一絲不苟地複製了這些畫作。這些孩子最終可能會成為科學家而不是藝術家。
除了寫實繪畫技巧之外,我們還確定了其他五個共同點,這些共同點很可能預示著會成為一名藝術家。孩子的畫作具有有趣的、引人注目的構圖和裝飾性的美學特徵或表現力。孩子表現出渴望欣賞藝術,無論是在博物館還是書籍中,因此表現出對藝術的濃厚興趣。這位年輕的藝術家還具有巨大的動力——掌握的狂熱。最後,也許也是最重要的,孩子不僅渴望創作出色的藝術作品,而且渴望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寫實繪畫技巧可能不是必需的。由於被發現的非寫實兒童神童很少,我們尚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抽象繪畫的孩子可能更不循規蹈矩、更愛玩。他們可能更容易跳出框框思考,因此可能比寫實主義者更像真正的藝術家那樣思考。
正如藝術史學家恩斯特·貢布里希在藝術與錯覺一書中寫道,這是一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藝術史的經典著作,寫實主義只是人類幾個世紀以來創作的藝術中的薄薄一片。通往藝術事業的道路可能不止一條——一條始於對寫實主義的追求,另一條則源於對形式和色彩的非具象探索。正如對不僅在藝術方面,而且在數學、科學、語言、國際象棋和體育運動方面有天賦的兒童的研究表明,真正預測高成就的是學習的輕鬆、痴迷的專注和追求一項活動的深刻動力的幸運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