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對美國技術的信任

受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爭議困擾的美國科技公司必須大膽行動,以恢復世界的信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去年十一月,中國在烏鎮舉辦了首次大型網際網路治理和網路安全國際峰會。 許多人認為這一步早就應該邁出了。 畢竟,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路使用者群體——超過 6 億並且還在增長。 如此規模的網際網路參與者有責任承擔起一部分領導責任。 對吧?

顯然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圍繞本次活動的主要事件之一是美國政府高階官員的缺席。 儘管中國以部長和副部長級別接待,但只有少數相對級別較低(但非常稱職)的美國政府代表出席。 這是一次政治導向的活動,中國人認為美國的缺席是一種怠慢和缺乏尊重的跡象。

美國政府極少參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中國駭客攻擊美國利益的問題尚未解決、對中國網際網路審查制度的不滿、愛德華·斯諾登事件洩密事件帶來的揮之不去的尷尬。 但本次活動的主題——網際網路治理和網路安全——是美國政治領導人的核心議題。 前者是美國國會首要關注的問題,後者是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持續對話的重要內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一個美國群體在烏鎮得到了很好的代表:科技公司。 原因很簡單:利害攸關。 對美國技術的信任正在受到侵蝕,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德國等經濟強國也是如此,德國政府最近以安全擔憂為由終止了與一家美國主要網路運營商的合同;在巴西也是如此,巴西正在制定計劃建設一條通往歐洲的新海底電纜,並有意避開美國科技公司。

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種信任會受到侵蝕。 在斯諾登事件洩露之前,中國安全專家懷疑美國技術可能另有目的(即間諜活動)。 在他們的計算中,這些懷疑現在已成為確定性。 一位美國前情報主管公開表示,從潛在的對手那裡購買關鍵基礎設施技術不是好的國家安全政策。 如果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借鑑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並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其系統是它知道可以信任的系統——這些系統不一定來自美國公司,我們不應感到驚訝。

面臨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被列入黑名單的美國公司有幾種選擇。 最簡單的是維持現狀,但該計劃有非常真實的糟糕結局的風險。 同樣,恢復信心的邊際努力幾乎肯定會失敗。 最好的選擇是致力於建立真正的信任。 由美國和中國的專家編寫並在東西方研究所、IEEE 和斯坦福大學舉辦的 2013 年網路安全峰會上提交的一份報告解釋瞭如何做到這一點。 詳細的建議清單很長,但美國公司必須採取的關鍵步驟是以清晰和確定的措辭宣告,他們是商業實體,而不是任何國家安全機構的一部分。 如果發現產品或服務違反了所聲稱的商業純度水平,這些宣告可能會受到嚴厲的合同處罰的支援。 這將是一個足夠簡單和實際的承諾——有足夠的切身利益來成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一個可能的附帶好處是,美國公司將有商業上的必要性來構建更安全的產品。 美國政府仍有可能秘密破壞美國公司生產的產品,但由於這樣做會危及國內企業的健康和生存,因此可能性應該較小。 無論如何,美國公司可能沒有太多選擇。 鑑於美國政府不願參與,科技公司需要準備好單打獨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