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2021年12月21日): 本文在 特別合集 中展出,該合集由 武田製藥 的支援得以實現。本文為獨立發表,未接受贊助。
我們如何防止像這次一樣的大流行再次發生?當我們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時,不可避免地會回顧在 COVID-19 中犯下的錯誤,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從我們做對的事情中學習也很重要,因為這次大流行可能本來會更糟,甚至糟糕得多。因此,如果我們想確保這是最後一次造成如此大規模破壞的大流行,那麼我們不僅需要在此類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而且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
毫無疑問,其中最大的成功之一是疫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開發、批准和推廣,而且不僅僅是針對那些能夠負擔得起的人。這已經挽救了無數生命,並使這場全球危機的結束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即便如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們仍然需要弄清楚如何避免供應瓶頸,以便我們能夠更快地到達那裡;按照一些人的估計,這意味著在大流行宣佈後 100 天內就要準備好交付疫苗。解決這個問題不必重新發明輪子。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有一個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模型,那就是我們應對流感的方式。
要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考慮我們需要什麼:快速開發和批准疫苗的能力,以應對尚未知的威脅並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擴大疫苗生產並使其全球化,將其從全球北方轉移,並在全球南方建立產能,並透過增加技術轉讓的使用,以便我們有能力快速生產極其大量的疫苗——超過通常全球年產量——以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得到保護;並且我們需要一個全球分銷網路和供應鏈,以便真正將這些疫苗送到人們手中。
在 COVID-19 中,科學界和疫苗製造界,以及像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 (CEPI) 這樣的新組織,團結起來,到目前為止,我們不僅獲得了一種,而且獲得了十幾種已批准的疫苗,並且速度創紀錄——第一種疫苗僅用了 327 天。即便如此,我們沒有獲得足夠的劑量,或者至少無法足夠快地獲得。對於大流行病,速度至關重要;僅僅保護世界某些地區的人們而讓世界其他地區等待是不夠的。為了阻止傳播,各地的高危人群需要優先接種疫苗。
鑑於在 COVID 中,我們現在有一種提供公平獲取途徑的方式,因此無法負擔這些疫苗的國家的人們仍然可以獲得疫苗,這尤其令人沮喪。與上次大流行(2009 年)相比,我們已經能夠以快兩倍的速度向低收入國家的人們提供疫苗,覆蓋的國家數量是原來的四倍,劑量是同期的七倍。當然,這仍然不夠好。但如此引人注目的是,與流感不同,我們在沒有任何已批准的冠狀病毒疫苗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做到了這一點,而且沒有一個專門的全球大流行病網路已經到位。
這成為可能,是因為 193 個經濟體共同支援 COVAX 機制,這是一項旨在快速、公平和公正地獲取 COVID-19 疫苗的倡議。COVAX 作為“獲取 COVID-19 工具加速計劃”三大支柱之一而設立,它借鑑了領導它的三個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 (CEPI) 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的現有優勢。後者(由我負責運營)本身就是一個由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和一個全球民間社會組織網路在內的一系列全球衛生合作伙伴組成的疫苗聯盟——所有這些都參與到這項工作中。
儘管最初沒有突增能力或資金,但我們還是能夠利用這些現有優勢,將加速 COVID-19 疫苗的開發和可用性所需的所有要素整合在一起,並確保賠償、責任和補償安全網到位,並迅速為 92 個低收入國家的人們(那些可能無法負擔得起疫苗並因此可能被遺忘的國家)爭取到迄今為止超過 13 億劑疫苗。所有這些使我們能夠開始向這些國家推廣疫苗,確保所有物流、人員、監測和資料系統都到位,僅僅在高收入國家的人們接種第一針疫苗後 39 天。
迄今為止,最大的缺失環節是如何更快地獲得疫苗劑量。已經生產了超過 15 億劑疫苗,但我們仍然看到與 2009 年豬流感大流行期間相同的疫苗民族主義和出口限制,當時幾乎全球所有的疫苗劑量最終都掌握在少數幾個富裕國家手中,幾乎沒有為世界其他地區留下任何疫苗。
在 COVID 中,我們正在努力加速公平獲取,以便人們更快地獲得疫苗,鼓勵各國政府將其剩餘劑量捐贈給 COVAX,直到更多的供應上線,但在長期來看,對於未來的大流行,我們不能假設各國政府不會繼續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技術轉讓也提供了重大幫助,並且是我們能夠如此迅速地獲得如此大劑量疫苗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疫苗開發商與其他製造商(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製造商)共享其智慧財產權和製造疫苗所需的重要技術訣竅。但是,這些轉讓還不夠;我們需要更多,包括生產基地在地理上更加多樣化。
因此,唯一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是增加全球供應並使其全球化。做到這一點的一種方法是提高全球的生產能力;為了獲得在危機期間突然快速生產大量疫苗的能力,但又不會讓工廠在其餘時間閒置,我們需要從我們為流感大流行做準備的方式中汲取靈感。
到目前為止,流感一直是應對大流行的主要重點,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已經發生了四次流感大流行。因此,幾十年來,我們一直有一個全球供應商網路隨時準備在需要時生產大流行性流感疫苗,但在其餘時間裡,這些設施一直忙於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護最容易感染非大流行性流感病毒株的人群。當流感大流行來襲時,這些設施可以迅速轉移生產,生產針對大流行性毒株的疫苗。這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系統,但我們現在需要為更廣泛的大流行威脅複製該模型。
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建立在我們現有的全球供應鏈之上,例如目前用於為全球 90% 的兒童接種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常規免疫計劃。在這裡,我們已經擁有一個全球供應和分銷網路,並且在過去 20 年中,像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這樣的組織幫助擴大和發展了該網路,僅發展中國家的製造商就從 5 家增加到 17 家。如果我們進一步擴大規模,特別是提高新興經濟體的能力,並確保裝置和材料的供應鏈穩健,以便全球南方有能力生產自己的疫苗,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增加這些疫苗的供應,而且透過技術轉讓,同樣的設施也可以用於在需要時增加全球大流行疫苗的供應和獲取。
我們避免重蹈覆轍所需的大部分東西已經存在,特別是現在我們有像 COVAX 這樣的網路化解決方案。我們只需要確保合作伙伴擁有快速擴大的突增能力,並且有應急資金,以便為應對大流行病造成的突發需求提供適當的資源。但我們也迫切需要在全球南方投資額外的生產能力。這不會一蹴而就。但是,如果我們現在開始行動,那麼我們可以確保我們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準備,因為下一次大流行在進化上是必然會發生的。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