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在 30 年前就已知道,當學生獲得一對一輔導和掌握學習(在一個科目上學習直到掌握,而不僅僅是到安排考試為止)時,他們的表現會更好。成功還需要動力,無論來自內在驅動力,還是來自父母、導師或同伴。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 (MOOC) 的興起會扼殺這些成功因素嗎?完全不會。事實上,數字工具為我們提供了經濟高效、個性化學習的最佳途徑。
我知道,因為我用這兩種方式都教過課。多年來,Sebastian Thrun 和我在斯坦福大學和其他學校開設了人工智慧課程;我們講課、佈置作業,並在同一時間給每個人相同的考試。每個學期只有 5% 到 10% 的學生定期參與課堂或辦公時間的深入討論;其餘的學生則比較被動。我們覺得一定有更好的方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變革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在 2011 年秋季,我們嘗試了一些新事物。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外,我們還建立了一個向所有人免費開放的線上課程。在我們的第一次嘗試中,我們吸引了一個城市的人口參與——大約 10 萬人參與了課程,2.3 萬人完成了課程。
受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的評論“學習源於學生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並且僅源於學生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的啟發,我們建立了一個以學生做事和獲得頻繁反饋為中心的課程。我們的“講座”是簡短的(兩到六分鐘)影片,旨在讓參與者為做下一個練習做好準備。有些問題需要應用影片中描述的數學技巧。其他問題是開放式問題,讓學生有機會獨立思考,然後在線上討論論壇中討論想法。
我們幫助學習積極發生而不是被動發生的方案創造了許多類似於輔導的好處——並有助於提高學習動力。首先,正如 Karl K. Szpunar、Novall Y. Khan 和 Daniel L. Schacter 在 2013 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頻繁的互動可以防止注意力遊移。其次,正如 William B. Wood 和 Kimberly D. Tanner 在 2012 年發表於《生命科學教育》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所描述的那樣,當學生努力構建自己的解釋,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的講解時,學習效果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麼設計合理的自動化智慧輔導系統可以像人類教師一樣促進學習成果,正如 Kurt van Lehn 在 2011 年發表於《教育心理學家》雜誌上的一項薈萃分析中發現的那樣。
最後一個關鍵優勢是課程本身的快速改進。我們分析了數千名學生成功或失敗的關頭,並找到了課程需要微調的地方。更好的是,我們可以按小時捕獲此資訊。對於我們的課程,人類教師分析了資料,但人工智慧系統可以執行此功能,然後為學生提供下一步可以嘗試的改進建議——正如今天的線上購物網站為使用者提供自動化的書籍或電影推薦一樣。
線上學習是一種工具,就像教科書是一種工具一樣。教師和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