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應對離婚

分手可能會很痛苦,但大多數孩子會隨著時間推移良好地適應

伊莎貝爾·卡迪納爾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兒童的父母離婚,他們中的許多人感覺自己的世界正在崩塌。離婚父母通常非常關心他們的孩子在這個麻煩過程中的福祉。有些父母非常擔心,以至於他們仍然維持著不幸的婚姻,認為這會保護他們的後代免受離婚的創傷。

然而,分手的父母有理由抱有希望。研究人員發現,只有相對較小比例的兒童在離婚後或成年後會遇到嚴重問題。

快速恢復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離婚在短期內影響大多數兒童,但研究表明,孩子們在最初的打擊後會迅速恢復。在2002年的一項研究中,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E·梅維斯·海瑟林頓和她當時的研究生安妮·米切爾·埃爾莫發現,許多兒童經歷了離婚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尤其是焦慮、憤怒、震驚和不相信。這些反應通常在第二年年底前消退或消失。只有少數孩子遭受更長時間的痛苦。

大多數離婚兒童在長期來看也表現良好。在2001年對文獻進行的定量回顧中,當時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保羅·R·阿馬託考察了離婚幾年後可能對兒童產生的影響。這些研究將已婚父母的孩子與在不同年齡經歷離婚的孩子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跟蹤了這些孩子到童年後期、青春期或青少年時期,並評估了他們的學業成就、情緒和行為問題、青少年犯罪、自我概念和社會關係。平均而言,研究發現,在所有這些衡量標準上,離婚家庭的孩子和完整家庭的孩子之間的差異非常小,這表明絕大多數孩子都能很好地承受離婚。

研究人員一直髮現,父母在離婚期間和離婚後的高度衝突與兒童較差的適應性有關。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分離前的衝突影響可能相反。在1985年的一項研究中,海瑟林頓和她的同事報告說,一些在離婚前接觸過高度婚姻不和的兒童比那些經歷過低度不和的兒童適應得更好。顯然,當婚姻衝突被抑制時,孩子們在被告知即將離婚時往往毫無準備。他們感到驚訝,甚至可能被這個訊息嚇壞了。此外,來自高度不和家庭的孩子可能會將離婚視為從父母爭吵中解脫出來的解脫。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年輕人經歷了與離婚相關的問題。即使在這裡,這些揮之不去的困難的原因仍然不確定。一些問題可能源於父母之間與離婚相關的衝突。這種情況的壓力也可能導致育兒質量下降。離婚經常導致父母一方或雙方出現抑鬱、焦慮或藥物濫用,並可能帶來平衡工作和育兒方面的困難。這些問題可能會損害父母在孩子最需要時提供穩定和愛的能力。

成年後的擔憂

離婚的經歷也可能造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到青少年後期或成年後才會出現。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名為《離婚的意外遺產:一項25年的里程碑式研究》,當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已故朱迪思·沃勒斯坦和她的同事提出了詳細的案例研究,表明大多數離婚兒童的成年人都會遇到嚴重的抑鬱症和關係問題等問題。

然而,科學研究並不支援成年後問題普遍存在的觀點;相反,它表明大多數離婚兒童都成為了適應良好的成年人。例如,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書《無論好壞:重新審視離婚》中,海瑟林頓和她的合著者,記者約翰·凱利,描述了一項為期25年的研究,其中海瑟林頓跟蹤了離婚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保持在一起的家庭的孩子。她發現,父母離婚的成年人中有25%經歷了嚴重的社交、情感或心理問題,而父母保持在一起的成年人中只有10%。這些發現表明,只有15%的離婚成年子女經歷了超出穩定家庭子女的問題。沒有人知道這種差異是由離婚本身引起的,還是由諸如較差的育兒方式等通常伴隨婚姻解體的變數引起的。

在2003年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加利福尼亞州科特馬德拉的心理學家瓊·B·凱利和弗吉尼亞大學的羅伯特·E·埃默裡得出結論,父母婚姻失敗的成年人的關係確實比來自穩定家庭的孩子的關係更成問題。例如,父母在他們年輕時分手的孩子,在年輕時更難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對他們的婚姻更不滿意,離婚率更高,與非監護父親的關係也比來自持續婚姻的成年人更差。在所有其他衡量標準上,兩組之間的差異都很小。

反彈

儘管離婚兒童通常表現良好,但許多因素可以減少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果父母能夠限制與離婚過程相關的衝突或儘量減少孩子接觸衝突,孩子們會表現得更好。此外,生活在至少一位運作良好的父母監護下的孩子比主要父母表現不佳的孩子表現得更好。在後一種情況下,不適應的父母應該尋求專業幫助或考慮限制他或她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父母還可以透過與孩子清楚地談論離婚及其影響並充分回答他們的問題來支援他們的孩子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其他更普遍的良好育兒方面也可以緩衝兒童與離婚相關的困難。父母應該提供溫暖和情感支援,並且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活動。他們還應該進行既不過於放縱也不過於嚴格的管教。有助於孩子適應的其他因素包括離婚後的經濟穩定以及來自同齡人和其他成年人(如教師)的社會支援。

此外,孩子的某些特徵也會影響他或她的韌性。性格隨和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好。應對方式也很重要。例如,善於解決問題並尋求社會支援的孩子比那些依賴分心和逃避的孩子更有韌性。

好訊息是,儘管離婚對孩子來說是艱難的並且常常非常痛苦,但長期傷害並非不可避免。大多數人會反彈並度過這個困難的局面,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傷疤。

更多探索

《無論好壞:重新審視離婚》。 E. 梅維斯·海瑟林頓和約翰·凱利。 W. W. 諾頓,2002年。

《調和不同的觀點:朱迪思·沃勒斯坦、定量家庭研究和離婚兒童》。 保羅·R·阿馬託,載於《家庭關係》,第52卷,第4期,第332–339頁;2003年10月。

哈爾·阿科維茨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作者感謝洛裡·馬裡諾對本文的慷慨幫助。

更多作者:哈爾·阿科維茨
SA 特刊 第 25 卷 第 2s 期本文最初以“離婚對孩子有害嗎?”為標題發表於SA 特刊 第 25 卷 第 2s 期 (), 第 9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kids0616-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