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以他們的客觀性為傲,但當涉及到性別和種族時,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有偏見。例如,199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學術心理學家更有可能推薦聘用男性求職者,而不是記錄相同的女性求職者。署名為布拉德·貝克的簡歷比來自拉希德·瓊斯的簡歷更有可能獲得面試機會。大量研究表明,女科學家的推薦信較弱。在醫學院的教職職位申請中,女性申請者被稱為“教師”和“學生”,而男性則被稱為“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
這些偏見是無意識和微妙的,但卻足以抑制許多大學的科學、工程和數學系以及整個科學工作隊伍中學生和教員的多樣性。截至2010年,白人男性佔所有在職科學家和工程師的51%,相比之下,白人女性(18%)以及黑人和西班牙裔男性和女性,各自僅佔這些職位的4%或更少。《多樣性如何發揮作用》一書的作者凱瑟琳·W·菲利普斯在第42頁指出,多樣性不僅在社會上是公正的,而且是高質量科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求個人檢查自己的先決條件是值得稱讚的一步,但這還不夠。無意識的偏見無法透過意願消除。機構必須努力消除隱性偏見影響招聘和晉升決策的機會。系統性變革至關重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種幫助確保獎勵給予最應得的申請者——而不僅僅是那些名字正確的人——的簡單方法是剝離關鍵檔案中的識別資訊。如果簡歷頂部只有一個數字,招聘委員會就無法偏袒白人和男性申請者。如果作者身份被隱藏,同行評審員就無法過度拒絕女性和少數族裔的期刊論文。
2012年對瑞典真實求職資料的研究表明,匿名招聘實踐增加了女性和少數族裔進入面試階段的機會。在2010-2011年的德國試點專案中,當參與公司從求職申請中刪除年齡和性別等個人詳細資訊時,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交響樂團發現,當音樂家在幕後試鏡時,他們更有可能聘用女性。
大學科學系可以而且應該在新教員和研究生的第一輪篩選中,對簡歷(CV)和其他材料上的申請者身份進行模糊處理。當然,這不會是萬能藥:在某些情況下,申請者的身份可以從簡歷上的細節和合作者中推斷出來。儘管如此,“匿名化”引入了一種不確定性因素,有助於評審員努力實現客觀性。當候選人參加面試時,招聘委員會將有更好的機會根據工作和經驗形成第一印象,而不會附加任何刻板印象。匿名性也有助於課堂作業評分和資助審查。它應該在大學和資助機構中強制執行。
保持科學論文作者匿名已被證明可以提高女性的接受率。這種做法還可以阻止對少數族裔的偏見,以及對擁有良好聲譽的作者和機構的偏袒。雙盲同行評審,即作者和評審員的身份彼此隱藏,在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已經很常見,現在科學期刊也開始採用它。《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氣候變化》於2013年6月開始試行雙盲同行評審,《保護生物學》正在考慮採用這種做法。(《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更多的科學期刊應該效仿他們的榜樣。
語言也很重要。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項獎勵強調其標準中的“積極冒險”時,首批九名獲獎者均為男性;後來,“開創性”和“高影響力”等術語吸引並獎勵了更多女性。在科學組織中,識別和補償隱性偏見的培訓應該是強制性的。並且由於培訓永遠不會完美,因此審查中的檔案應該是匿名的。獎勵必須基於優點——而不是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