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時間機器

這不容易,但也許是可能的

未來主義藝術家彼得·博林格想象的蟲洞發生器/拖曳機。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巨大的太空粒子加速器,它能夠製造、擴大和移動蟲洞,用作時間機器。

彼得·博林格

自H. G. 威爾斯在1895年創作了他的著名小說《時間機器》以來,時間旅行一直是流行的科幻主題。但這真的能實現嗎?是否有可能建造一臺機器,將人類運送到過去或未來?

幾十年來,時間旅行一直處於受人尊敬的科學的邊緣。然而,近年來,這個話題已成為理論物理學家之間的一種家庭手工業。動機部分是娛樂性的——思考時間旅行很有趣。但這項研究也有嚴肅的一面。理解因果關係是構建物理學統一理論的關鍵部分。如果不受限制的時間旅行在原則上是可能的,那麼這種統一理論的性質可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我們對時間的最佳理解來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這些理論之前,時間被廣泛認為是絕對的和普遍的,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無論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兩次事件之間測量的間隔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方式。至關重要的是,兩個運動不同的觀察者將體驗到相同兩次事件之間不同的持續時間。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種效應通常用“雙生子悖論”來描述。假設薩莉和山姆是雙胞胎。薩莉登上火箭飛船,以高速飛往附近的恆星,然後掉頭飛回地球,而山姆則待在家裡。對於薩莉來說,旅程的持續時間可能是一年,但是當她返回並走出宇宙飛船時,她發現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0年。她的兄弟現在比她大九歲。薩莉和山姆不再是同齡人,儘管他們出生在同一天。這個例子說明了一種有限的時間旅行。實際上,薩莉已經跳躍了九年進入地球的未來。

時差

這種效應被稱為時間膨脹,每當兩個觀察者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就會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會注意到奇怪的時間扭曲,因為只有當運動接近光速時,這種效應才會變得引人注目。即使在飛機速度下,典型旅程中的時間膨脹也僅為幾納秒——幾乎不是威爾斯式比例的冒險。然而,原子鐘足夠精確,可以記錄這種偏移並證即時間確實因運動而延長。因此,即使到目前為止,進入未來的旅行實際上已經被證明,即使它一直是相當乏味的。

要觀察真正引人注目的時間扭曲,人們必須超越普通經驗的範圍。亞原子粒子可以在大型加速器機器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推進。其中一些粒子,例如μ子,具有內建的時鐘,因為它們以確定的半衰期衰變;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觀察到加速器內快速移動的μ子以慢動作衰變。一些宇宙射線也經歷了壯觀的時間扭曲。這些粒子的運動速度非常接近光速,以至於從它們的角度來看,它們在幾分鐘內穿過星系,即使在地球的參考系中,它們似乎需要數萬年。如果時間膨脹沒有發生,這些粒子將永遠無法到達這裡。

速度是跳躍到未來的方法之一。重力是另一種方法。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預測重力會減慢時間。閣樓裡的時鐘比地下室裡的時鐘走得快一點,地下室更靠近地球中心,因此更深入引力場。同樣,太空中的時鐘比地面上的時鐘走得更快。再一次,這種效應是微小的,但已經使用精確的時鐘直接測量出來。實際上,在全球定位系統中必須考慮這些時間扭曲效應。如果不是這樣,水手、計程車司機和巡航導彈可能會發現自己偏離航線數公里。

鳴謝:菲利普·豪

鳴謝:菲利普·豪

在中子星表面,重力非常強,以至於時間相對於地球時間減慢了約30%。從這樣的恆星上看,這裡的事件就像快進的影片。黑洞代表著終極的時間扭曲;在黑洞表面,時間相對於地球靜止不動。這意味著,如果您從附近掉入黑洞,在您到達表面的短暫時間內,整個宇宙的永恆都會流逝。因此,對於外部宇宙而言,黑洞內部的區域超出了時間的盡頭。如果宇航員可以非常靠近黑洞並安然無恙地返回——誠然這是一個異想天開,更不用說愚蠢的前景——他可以跳躍到遙遠的未來。

我的頭暈了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討論了向前的時間旅行。那麼向後走呢?這要困難得多。1948年,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階研究所的庫爾特·哥德爾提出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解,該解描述了一個旋轉的宇宙。在這個宇宙中,宇航員可以透過太空旅行到達自己的過去。這源於重力影響光的方式。宇宙的旋轉會拖曳光(以及物體之間的因果關係)隨之旋轉,使物質物體能夠在空間中以閉環形式運動,這也是時間上的閉環,而不會在粒子的直接鄰域中超過光速。哥德爾的解決方案被認為是數學上的好奇心——畢竟,觀測結果表明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並沒有旋轉的跡象。儘管如此,他的結果還是證明了相對論並沒有禁止回到過去。實際上,愛因斯坦承認,他為他的理論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允許時間旅行的想法而感到困擾。

人們已經發現了其他允許時間旅行的場景。例如,1974年,杜蘭大學的弗蘭克·J·蒂普勒計算出,一個巨大的、無限長的圓柱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繞其軸旋轉,可以讓宇航員訪問自己的過去,再次透過將光拖曳到圓柱體周圍形成環路。1991年,普林斯頓大學的J·理查德·戈特預測,宇宙弦——宇宙學家認為是在大爆炸早期階段產生的結構——可能會產生類似的結果。然後在1980年代中期,基於蟲洞概念,出現了最現實的時間機器場景。

在科幻小說中,蟲洞有時被稱為星門;它們提供了空間中兩個遙遠點之間的捷徑。跳過一個假設的蟲洞,您可能會在片刻之後出現在銀河系的另一端。蟲洞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廣義相對論,根據該理論,重力不僅扭曲時間,還扭曲空間。該理論允許連線空間中兩個點的替代道路和隧道路線的類比。數學家將這樣的空間稱為多連通空間。正如穿過山丘的隧道可以比地面街道短一樣,蟲洞可能比透過普通空間的常用路線短。

卡爾·薩根在他的1985年小說《接觸》中將蟲洞用作虛構的裝置。在薩根的提示下,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S·索恩和他的同事著手尋找蟲洞是否與已知的物理學相符。他們的出發點是,蟲洞會像黑洞一樣,成為具有可怕重力的物體。然而,與黑洞不同,黑洞提供的是通往虛無的單程旅程,蟲洞將既有入口也有出口。

在環路中

為了使蟲洞可穿越,它必須包含索恩所謂的奇異物質。實際上,這是一種會產生反重力的東西,以對抗質量龐大的系統在其巨大重量下內爆成黑洞的自然趨勢。反重力或引力排斥可以由負能量或壓力產生。已知負能量狀態存在於某些量子系統中,這表明索恩的奇異物質並未被物理定律排除,儘管尚不清楚是否可以組裝足夠的反引力物質來穩定蟲洞。

很快,索恩和他的同事意識到,如果可以建立一個穩定的蟲洞,那麼就可以很容易地將其變成時間機器。穿過其中一個蟲洞口的宇航員不僅可能出現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而且也可能出現在其他時間——無論是在未來還是過去。

為了使蟲洞適應時間旅行,可以將其一個口拖到中子星並放置在其表面附近。恆星的引力會減慢該蟲洞口附近的時間,因此蟲洞兩端之間的時間差將逐漸累積。如果然後將兩個口都停放在太空中的便利位置,則該時間差將保持凍結狀態。

假設差異為10年。以一個方向穿過蟲洞的宇航員將跳躍10年進入未來,而以另一個方向穿過的宇航員將跳躍10年進入過去。透過以高速穿過普通空間返回其起點,第二位宇航員可能會在他離開之前返回家園。換句話說,空間中的閉環也可能成為時間上的環路。唯一的限制是宇航員無法返回到蟲洞首次建造之前的時間。

製造蟲洞時間機器的一個巨大障礙是首先建立蟲洞。可能太空自然而然地充滿了這種結構——大爆炸的遺蹟。如果是這樣,一個超級文明可能會徵用一個。或者,蟲洞可能會自然而然地以微小的尺度出現,即所謂的普朗克長度,大約比原子核小20個10的因子。原則上,可以透過能量脈衝來穩定這種微小的蟲洞,然後以某種方式將其膨脹到可用的尺寸。

被審查!

假設工程問題可以克服,時間機器的生產可能會開啟因果悖論的潘多拉魔盒。例如,考慮一下時間旅行者訪問過去並在她年輕時謀殺了他的母親。我們如何理解這一點?如果這個女孩死了,她就不能成為時間旅行者的母親。但是,如果時間旅行者從未出生,他就無法回到過去謀殺他的母親。

當時間旅行者試圖改變過去時,就會出現這種悖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這並不能阻止某人成為過去的一部分。假設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從謀殺中救出一個年輕女孩,而這個女孩長大後成為了他的母親。因果迴圈現在是自洽的,不再是悖論。因果一致性可能會對時間旅行者能夠做什麼施加限制,但它並沒有排除時間旅行本身。

即使時間旅行並非嚴格來說是悖論,但它肯定很奇怪。考慮一下時間旅行者跳躍到未來一年,並在未來版的《大眾科學》中讀到關於新數學定理的文章。他記下細節,返回自己的時代,並將該定理教給一個學生,然後該學生將其寫成《大眾科學》的文章。當然,這篇文章正是時間旅行者讀到的那篇。然後出現的問題是:關於該定理的資訊從何而來?不是來自時間旅行者,因為他讀過它,也不是來自學生,因為學生是從時間旅行者那裡學到的。資訊似乎憑空出現,毫無道理。

時間旅行的奇異後果導致一些科學家徹底拒絕了這一概念。劍橋大學的史蒂芬·霍金提出了“時序保護猜想”,該猜想將禁止因果迴圈。由於已知相對論允許因果迴圈,因此時序保護將需要其他因素進行干預以防止回到過去。這個因素可能是什麼?一種建議是量子過程將前來救援。時間機器的存在將允許粒子迴圈回到自己的過去。計算表明,隨之而來的擾動將變得自我增強,產生失控的能量激增,從而破壞蟲洞。

時序保護仍然只是一個猜想,因此時間旅行仍然是一種可能性。對該問題的最終解決可能必須等待量子力學和引力的成功統一,也許是透過諸如弦理論或其擴充套件,即所謂的M理論之類的理論。甚至可以想象,下一代粒子加速器——或者可能是日內瓦附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現有大型強子對撞機——將能夠產生足夠強大的亞原子碰撞來撕裂時空本身,從而產生足夠長的蟲洞,以供附近的粒子執行短暫的因果迴圈。這將與威爾斯對時間機器的願景相去甚遠,但它將永遠改變我們對物理現實的看法。

更多探索

時間機器:物理學、形而上學和科幻小說中的時間旅行。保羅·J·納欣。美國物理學會,1993年。

時間旅行的量子物理學。大衛·德意志和邁克爾·洛克伍德,載於《大眾科學》,第270卷,第3期,第68–74頁;1994年3月。

黑洞和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驚人遺產。基普·S·索恩。W. W. 諾頓,1995年。

愛因斯坦宇宙中的時間旅行:穿越時間的物理可能性。J·理查德·戈特三世。水手圖書,2002年。

如何建造時間機器。保羅·戴維斯。企鵝出版社,2003年。

保羅·戴維斯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攝政教授,超越基礎科學概念中心的主任,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宇宙學倡議的聯合主任。

更多作者:保羅·戴維斯
SA 特刊 第 306 卷 第 1s 期本文最初以“如何建造時間機器”為標題發表於SA 特刊 第 306 卷 第 1s 期 (), p. 24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time111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