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新的家庭預算是我的摯友,也是我的宿敵。它讓我可以減少工作時間,以便我有時間去學校接幼兒園的孩子,併為我的家人做飯,我喜歡這樣。但它也迫使我放棄我想要的東西,這是我不喜歡的。事實上,我討厭它。長期的職業生涯、雙職工婚姻以及我們信貸文化和大眾消費的共同影響,讓我被寵壞了太久。對我來說,練習明智的剋制仍然不自然,但我希望從營銷和心理學研究專家那裡收集來的這些建議,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聰明、更快樂的消費者。也許它也會對你有所幫助。
#1 警惕喜鵲效應。 人類很容易被閃亮的新事物所吸引——商店、汽車展廳和網站上到處都是這些東西,它們就在那裡,懇求我們花錢購買。“新的和不同的事物會很快抓住我們的注意力,”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快樂金錢:更聰明消費的科學》(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2013年)的合著者伊麗莎白·鄧恩說。多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當人類看到新事物時,大腦的“新奇中心”——黑質/腹側被蓋區 (SN/VTA)——會變得活躍。倫敦大學學院 200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是期待與新事物互動,就會引發一連串的 SN/VTA 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感到不得不花錢購買我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新東西時,我們必須用這種知識武裝自己:現在是新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得陳舊,不再那麼令人興奮。“一輛新的豪華汽車會在一段時間內讓你更快樂,但你會很快適應最初吸引你注意力的加熱座椅和真皮方向盤,當你在早上趕著上班時,它們會漸漸被你忽略,”鄧恩說。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 為自己購買一些時間。 鄧恩說,明智地使用資金是購買能給你時間禮物的東西。在 2016 年 4 月發表在《社會心理學與人格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鄧恩和她的同事發現,重視時間勝過金錢的人報告說,他們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更高。“也許你正在為房子買一臺 Roomba 吸塵器,這樣你就不用在週六下午吸塵了,”鄧恩說。“但是如果你要買第五雙黑色高跟鞋呢?我們認為,用你的錢來改善你每天的時間分配方式,是通往幸福的最直接途徑之一。”
#3 微笑時消費。 很多人在壓力大或不開心時購物——事實上,太多了,以至於“零售療法”在《牛津英語詞典》中都有一個詞條。精神病學的“聖經”《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最新版《DSM-5》並未承認這種現象,但研究表明我們不應忽視它。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心理學家詹妮弗·勒納的研究表明,悲傷會增加商品和食物的消費。不僅如此,在 2008 年《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她報告說,情緒低落也會讓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勒納和她的同事將此現象稱為“悲慘並非吝嗇效應”。這或許可以解釋我在一個神經緊張的夜晚在 Zappos.com 上訂購豪華皮靴的原因。(不用說,靴子被退回了。)
#4 忽略價格(在某種程度上)。 心理學家基特·亞羅、《解碼新消費者思維》(威利出版社,2014 年)的作者說,並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利用降價或比價購物,但我們應該小心將“促銷”作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作為一名人種學家,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床底下和衣櫥後面尋找對購物者不起作用的東西——你可以稱之為‘誤購’,”她說。“我在那裡發現了大量促銷商品。這可能是顏色、尺寸或口味不對的東西,但價格合適。它們並不是購物者真正想要或需要的東西。他們購買它們是為了獲得超值價格的榮耀。”
我很容易被促銷活動所吸引,多年來我在一堆無用的東西上浪費了很多錢。但也許明智的亞羅博士的最後一條建議將幫助我避免在下次看到“五折!”標誌時再次陷入舊的消費習慣:“關注你放棄了什麼,而不僅僅是你得到了什麼。通常購物者對划算的商品感到非常興奮,以至於他們忽略了自己正在花費什麼——以及他們本可以購買什麼。”
例如,放棄靴子可以資助我和丈夫單獨約會一晚。對於有兩個年幼孩子的父母來說,這真的是無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