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3月11日首次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病時,很少有人知道世界將面臨什麼。疫情發展迅速:邊境關閉,當局釋出居家令,公共生活幾乎陷入停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應對如此規模的傳染病爆發的經驗。這種以前不為人知的病毒,現在被稱為SARS-CoV-2,可以透過空氣傳播,通常在引起任何症狀之前(或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永遠不會引起症狀)。新冠病毒——雖然對許多人來說是輕微的——卻以猛烈的勢頭襲擊了老年人和更脆弱的個體(偶爾也會襲擊非常健康的人),掀起了一場近期記憶中前所未有的恐懼、痛苦和死亡浪潮。
“在最初,一年前疫情剛開始時,我們知道它正在傳播。我們也知道它對一部分人是致命的,”愛荷華大學的病毒學家斯坦利·珀爾曼說,他是冠狀病毒方面的專家,冠狀病毒是一個包括SARS-CoV-2在內的病毒群。“但我不認為我們完全認識到情況有多糟糕。”
最大的震驚之一是,美國的情況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糟糕,截至本文撰寫之時,已有超過2900萬例病例和近53萬例死亡。“我們絕對不能說我們對疫情的反應是最強有力的,直到現在,因為我們的人均死亡率高於許多其他地方,”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教授莫妮卡·甘地說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這個國家競相應對這種新的、可怕的災難時,犯下的錯誤加起來奪走了數十萬人的生命。然而,醫護人員不知疲倦的努力,以及前所未有的疫苗推動,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眾科學》採訪了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瞭解美國應對疫情的最大失誤、一些關鍵的成功以及仍然需要解答的遺留問題。
.jpg?w=1200)
儘管人們認為病毒主要透過空氣傳播,但仍花費了大量精力清潔表面。
失誤之處
低估危險和排斥專家。在大流行的關鍵早期和幾周內,時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其他權威人物積極地淡化病毒的威脅。特朗普將其貶低為不比流感更嚴重,並表示疫情將在復活節結束。
珀爾曼說:“不應該做的一件事是人們低估感染。”“這是一個真正的大問題,因為如果你讓疫情失控,並且不認真對待它,情況就會變得更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初告訴媒體,對美國公眾的威脅很低。當疾控中心發言人在2月底承認日常生活可能會受到“嚴重”干擾時,該機構很快被邊緣化——特朗普本人透過他的每日簡報成為政府釋出新冠疫情更新的主要渠道。“特朗普政府真的嚴格控制了[疾控中心]可以釋出的內容,”喬治城大學全球健康科學與安全中心的病毒學家安吉拉·拉斯穆森說。這種對疾控中心和政府頂級衛生專家的壓制,使他們難以向公眾傳播準確且能拯救生命的科學資訊。在喬·拜登總統的領導下,政府科學機構和衛生官員重新獲得了尊重和獨立性。但是,重建公眾對這些機構的信任仍然需要時間。
緩慢且有缺陷的檢測。美國疾控中心開發了自己的病毒檢測方法,而不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使用的德國開發的檢測方法。但是,疾控中心的檢測方法存在缺陷,導致致命的延誤,科學家們不得不解決這個問題。該機構的設計目的不是以發現感染在人群中悄無聲息地傳播所需的規模生產檢測。與此同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凱特琳·裡弗斯說,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私營公司生產的檢測速度很慢。她還說,最早的檢測標準過於嚴格——通常必須是因嚴重症狀住院,並且最近去過“高風險”地區。由於這些障礙,病毒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傳播了數週。當檢測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加可用時,社群傳播在許多地方已經猖獗,使得在感染他人之前進行接觸者追蹤和隔離人員變得困難或不可能。“在這場大流行中,事情發展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當你搞砸兩三個星期時,就會產生影響,”珀爾曼說。
檢測的可用性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均衡。一些專家主張使用廣泛的快速抗原檢測,這種檢測價格低廉,不需要複雜的實驗室處理,可以在家庭、學校或辦公室進行。但一些科學家仍然對這些檢測的準確性感到擔憂,而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它們的速度一直很慢。
不充分的追蹤、隔離和檢疫。對抗傳染病的古老方法——檢測可能生病的人、追蹤他們的接觸者,以及隔離或檢疫那些呈陽性或暴露的人——對新冠病毒也有效。世界衛生組織反覆強調這些措施的重要性,而密切遵循這一建議的國家(如越南、泰國、紐西蘭和韓國)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的爆發。除了檢測問題外,美國在隔離已知或疑似感染(或最近去過高風險地區)的人、追蹤他們的接觸者或要求對暴露者進行檢疫方面做得不夠。中國實施了極其嚴格的全城檢疫。其他國家要求可能接觸過病毒的人在政府批准的酒店或其他設施隔離,時間從幾天到幾周不等。這樣的政策在美國這個以個人自由為榮的國家可能更難實施。但不這樣做是以無法控制病毒為代價的。
令人困惑的口罩指導。儘管現在普遍認為口罩是阻止傳播的關鍵部分,但美國和全球衛生當局遲遲未能建議公眾使用口罩。包括中國和日本在內的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將佩戴口罩常態化——部分原因是2002-2003年的SARS疫情。然而,與SARS病毒不同,科學家現在知道,SARS-CoV-2通常在攜帶者出現症狀之前(甚至可能在他們永遠不出現症狀的情況下)就傳播開來。在新冠疫情爆發的最初幾周和幾個月裡,美國疾控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除非一個人出現症狀或照顧有症狀的人,否則普通公眾沒有必要佩戴口罩。這些機構最初還敦促人們不要購買高過濾性的N95口罩和醫用口罩,因為這些口罩是醫護人員需要的,而且由於政府儲備不足而供不應求。儘管可能出於好意,但世衛組織和疾控中心的指導意見發出了關於口罩有效性以及誰應該受到保護的混合資訊。疾控中心改變了方針,並於4月份建議公眾佩戴布口罩。世界衛生組織直到6月份才這樣做,理由是之前缺乏關於口罩功效的充分證據。疾控中心沒有回應置評請求,世界衛生組織將《大眾科學》轉介到討論這些問題的媒體簡報。在這些簡報中,專家指出缺乏關於口罩使用的高質量證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還表示,在缺乏其他公共衛生措施的情況下,“僅靠口罩無法保護您免受新冠肺炎的侵害。”
即使在衛生專家達成口罩有效的共識之後,特朗普仍然拒絕以身作則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相反,他嘲笑戴口罩的人,他的許多支持者也拒絕戴口罩。“我不認為它應該成為一個政治問題,”裡弗斯說。“這是一個直接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10月份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線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在2020-2021年秋冬季,普遍佩戴口罩可能可以挽救近13萬人的生命。大多數州最終都實施了口罩要求,拜登已強制要求在政府大樓和州際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然而,包括得克薩斯州和密西西比州在內的幾個州剛剛完全取消了口罩強制令和其他限制。“我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當病毒再次抬頭時,他們會在各個州和地方實施更多限制。疫情有所下降,然後他們就重新開放,而不是說,‘嘿,你知道嗎,也許最初成為一個大問題是因為我們重新開放了,’”拉斯穆森說。“我們似乎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空氣傳播和“衛生劇場”。在疫情初期,美國衛生當局認為病毒主要透過直接接觸或附近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較大飛沫傳播,而不是透過更小的飛沫(稱為氣溶膠)傳播,這些氣溶膠會在空氣中停留。因此,官員們非常強調洗手和清潔表面。科學家現在認為,來自表面的傳播不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氣溶膠起著更大的作用。確保適當的通風和佩戴貼合良好的高質量口罩,比深度清潔表面更能有效地減少傳播。然而,後者——批評者稱之為“衛生劇場”——仍然是許多辦公室和企業的重點。
結構性種族主義加劇了健康不平等。疫情暴露並加劇了健康和醫療保健領域根深蒂固的種族和經濟不平等。黑人和西班牙裔個人以及其他有色人種感染新冠病毒和死於新冠病毒的比率異常高。由於醫療保健不足、缺乏獲得營養食品和戶外空間的機會,以及更高的汙染暴露,黑人和棕色人種社群的許多人早已長期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他們還在護理院、肉類加工廠和餐廳廚房等前線行業的重要崗位上佔很大比例,這些行業本身就存在很高的新冠病毒暴露風險。不均衡的死亡人數是對人們的警醒,即過多的有色人種缺乏獲得預防性醫療保健的機會,以及帶薪病假或危險津貼等保護。“我確實認為疫情暴露了其中的一些不平等,”裡弗斯說。她指出,公共衛生專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並補充說,“我們需要借鑑其他學科關於潛在脆弱性的經驗教訓,這些學科對社群如何受到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地與難以接觸到的社群互動有著深刻的理解。”
分散的應對措施。美國政府的結構意味著大部分疫情應對措施都留給了州和地方領導人。在缺乏強有力的國家戰略的情況下,各州實施了很大程度上不協調的政策組合,這些政策未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這導致許多地方疫情突然爆發大規模感染,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並且沒有哪個地區倖免於這種疾病。“每個地區、每個縣、每個州都可以做出決定並自行保留,”甘地說。“我們只是在公共衛生建議的應用方面存在不均衡,我無法想象任何其他國家會這樣做。特朗普政府因疫情在這裡的蔓延方式而受到廣泛批評。但甘地補充說,美國政府的分散性質在任何總統領導下都可能是一個障礙。
成功之處
儘管美國應對疫情的措施中存在許多失誤和糟糕的政策選擇,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
疫苗。在這場危機中,也許最明顯的成功是在創紀錄的時間內開發出幾種疫苗。在病毒基因序列被測序後不到一年,輝瑞和BioNTech公司以及Moderna公司開發的兩種疫苗被發現對預防有症狀的新冠肺炎的有效率約為95%,並已獲得在美國緊急使用的授權。強生公司的疫苗對預防中度至重度疾病的有效率為66%,對僅預防重症的有效率為85%,最近也獲得了授權。(強生公司疫苗的功效不能直接與輝瑞或Moderna疫苗的功效相比較,因為前者是在不同的群體中,在更危險的病毒變種正在傳播的時候進行測試的。)所有三種疫苗都能預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不可思議的境地,在這場大流行中,我們如此迅速地開發出瞭如此有效的疫苗,”甘地說。她補充說,公私合作是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他幾種疫苗已在其他國家獲得授權或批准,還有更多疫苗正在開發中。

疫苗開發是大流行病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圖片來源:APU Gomes,蓋蒂圖片社
但是,創造疫苗的巨大成功被世界大部分地區仍然缺乏疫苗這一事實所削弱。而美國早期的疫苗推廣工作開局緩慢且步履蹣跚,這主要是因為聯邦政府沒有為各州提供疫苗分發資源。此外,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群的疫苗接種率遠低於白人。並且需要做更多工作來克服包括共和黨選民在內的一些人群的疫苗猶豫。然而,疫苗接種的速度正在加快,拜登表示,該國有望在5月底之前為每位美國成年人提供足夠的疫苗劑量,這為未來幾個月恢復某種常態帶來了希望。
醫護人員的英勇努力。面對前所未有的疾病和死亡水平,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冒著生命危險照顧新冠患者。當病毒肆虐療養院時,護士、護理員和勤務員照顧了老年人和最脆弱的個體。護理人員在夜間隨時響應呼叫。醫生、護士和其他醫院工作人員在垂死的病人掙扎著呼吸時安慰他們——並在他們透過影片電話與不允許進入病房的家人告別時握住他們的手。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療專業人員學會了更好的疾病治療技術:這些技術包括類固醇和單克隆抗體等藥物,以及低技術干預措施,包括“俯臥位”,或只是將一些患者翻身到腹部,以便他們更容易呼吸。即使療養院和醫院擠滿了新冠患者,勤勞的員工仍然一班又一班地來上班,直面恐懼、疲憊和絕望。
公眾(大部分)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儘管新冠疫情成為美國痛苦且不斷升級的政治分歧的一部分,但許多美國人遵循了關於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不必要風險的公共衛生指導。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在外出時佩戴口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裡弗斯說。“我真的為這種目標感感到鼓舞——整個國家願意團結起來,改變他們的生活,保護自己和他們的社群,”她說。
打擊虛假資訊。在資訊和虛假資訊可以透過一條推文傳播給數百萬人的媒體環境中,從噪音中篩選出訊號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科學記者以清晰、基於證據的報道應對了資訊混亂。當特朗普對安全級別或口罩佩戴或可疑的新冠“療法”提出毫無根據的說法時,記者和安東尼·福奇等知名科學家迅速澄清了事實。但隨著陰謀論者繼續散佈關於疾病和疫苗的虛假資訊,媒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保持警惕。
遺留問題
當世界度過疫情一週年里程碑時,仍然存在許多未知數。
新變種會發生什麼?已經出現幾種新型SARS-CoV-2毒株,可能會威脅到抗擊該疾病的進展。一種名為B.1.1.7的變種,最初在英國發現,比原始毒株更致命,傳播性更強——並且有望在今年春天成為美國的主導變種。另一種最初在南非發現的變種,名為B.1.351,具有似乎有助於其至少部分逃避某些疫苗的突變。第三種最初在巴西發現的變種,名為P.1,已經蔓延到該國部分地區,並且也包含令人擔憂的突變。目前,這些變種正在與疫苗賽跑,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儘快為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以戰勝新毒株。一些疫苗製造商已經在研發加強針,以防萬一需要。
免疫力會持續多久?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持續時間——無論是來自自然感染還是疫苗接種——仍然未知。一項大型研究表明,感染後康復的人在六到八個月後仍然具有抗體,以及所謂的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然而,一些新的變種已經發生了一些再次感染病例。疾控中心最近釋出了指導方針,指出在少數例外情況下,充分接種疫苗的人如果接觸到病毒且沒有出現症狀,則無需隔離。時間將證明疫苗接種提供的免疫力能夠持續數月還是數年,以及是否需要加強針。
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新冠“長期患者”?一定比例的新冠患者會出現持續數月的揮之不去的症狀,即使在最初感染後也是如此。症狀範圍從極度疲勞到腦霧再到睡眠問題。科學家們尚不完全瞭解為什麼有些人會經歷這些令人不安的影響,儘管已知其他病毒感染會產生類似的綜合徵。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宣佈計劃投資10億美元研究“長期新冠”。但是,這種疾病對人們生活的真正影響可能在幾十年後才會為人所知。
SARS-CoV-2的未來是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究竟會發生什麼仍然是一個謎。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它永遠不會完全消失,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種疫苗,或者隨著他們透過自然感染建立起一定的免疫力,它可能會變得不那麼常見和溫和。它最終可能會變得像流感一樣,一種每年傳播並導致一些嚴重感染和死亡的病毒——但不會讓社會停擺。最終,它可能會進化成一種毒性較弱的形式,就像一些普通感冒病毒株一樣。但這可能需要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