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失去多年的壽命

許多國家在疫情期間預期壽命下降,但有些人群的受害程度更深

Line chart shows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since 2015 and how it changed during the pandemic in 29 countries or regions; another line chart breaks down U.S. data by race and ethnicity. Smaller charts compare variations by age and sex in the U.S. versus oth

阿曼達·蒙塔涅斯;資料來源:“自 COVID-19 以來預期壽命的變化”,Jonas Schöley 等人,《自然人類行為》。2022 年 10 月 17 日線上釋出(國家資料);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種族和民族資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全球人民的壽命越來越長。然後新冠疫情來襲。現在,疫情已持續近三年,高效疫苗已廣泛普及,許多中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已開始反彈。但在美國,預期壽命仍在下降。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西歐國家的預期壽命在 2021 年有所恢復——這很可能是高疫苗接種率降低了死亡率,尤其是在老年人中。但美國繼續出現下降,部分原因是疫苗接種率較低以及毀滅性的阿片類藥物流行。

儘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一項分析顯示,美國的預期壽命已降至 1996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這種影響並非均等:美國原住民、黑人、拉丁裔以及總體而言的男性在疫情期間的死亡率尤其高,無論是死於新冠還是其他原因。

圖片來源:阿曼達·蒙塔涅斯;資料來源:“自 COVID-19 以來預期壽命的變化”,Jonas Schöley 等人,《自然人類行為》。2022 年 10 月 17 日線上釋出(國家資料);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種族和民族資料

Tanya Lewis《大眾科學》負責健康和醫學的高階編輯。她為網站和印刷雜誌撰寫和編輯有關從新冠疫情到器官移植等主題的文章。她還出現在《大眾科學》的播客《科學,速遞》中,並撰寫《大眾科學》的每週健康與生物學新聞通訊。她在《大眾科學》工作八年多的時間裡擔任過許多職位,包括健康編輯、助理新聞編輯和《大眾科學思想》副編輯。此前,她曾為Insider、Wired、Science News 等媒體撰稿。她擁有布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傳播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她 @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Tanya Lewis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8 Issue 2本文最初以“美國如何失去多年的壽命”為標題發表在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8 卷第 2 期(),第 7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3-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