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如何塑造人類歷史,從宗教到氣候

月球的影響、平行宇宙、接管已故親人的線上身份,以及更多新書現已出版

Image of a full moon.

Onkamon Buasorn/Getty Images

非小說

我們的月球:地球的星體伴侶如何改造地球、引導進化,並塑造了我們
作者:麗貝卡·博伊爾
蘭登書屋,2024年(28.99美元)

一個月中有幾天,月亮像一顆肥大的珍珠一樣在我們上方升起。“如果你幸運的話,”麗貝卡·博伊爾(《大眾科學》的撰稿人)在她新書中寫道,“你一生中會看到幾百個這樣的月亮。”這是一個簡短的句子,其情感——就像它所喚起的銀色球體一樣——可能會被你忽略: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的生命以月亮為標記。這本身就是一個詩意的啟示,但博伊爾的專案遠不止於此。她不僅展示了月球如何支撐我們的歲月,還揭示了它對我們歷史幾乎每一個方面的巨大影響,包括科學發現、宗教、氣候、生理學、心理學和進化,引力潮汐推動我們遙遠的魚類親戚走向陸地。它的離開和迴歸的週期幫助早期人類掌握了“成為、誕生、消失、死亡、復活、更新和永恆”等概念。共享的月球知識是我們祖先的谷歌日曆,幫助他們協調狩獵、收穫和儀式,使社會得以凝聚。博伊爾寫道,我們的月球所做的無非是促成了“歷史的開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一位不太嫻熟的作家手中,像這樣的句子可能會引起誇張的警覺。但博伊爾對她主題的駕馭如此清晰,她的新聞本能和跨學科研究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以至於讀者在學習透過月球色彩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世界時不會有任何顧慮。博伊爾將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月球是如何塑造我們的,以及我們是如何按照我們的形象塑造月球的。“沒有關於月球的故事不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地球的事情,”博伊爾寫道。從美索不達米亞的祭司到阿波羅計劃的“喝著高腳杯威士忌的白人新教徒”,她調查了那些定義了我們月球觀點的人,引導我們走向其不確定未來的懸崖邊緣。隨著政府和億萬富翁為建立月球經濟而籌劃,博伊爾考慮誰來決定這個“有限的、特殊的、幽靈般的、精神性的事物”的未來。

月球不能被簡化為資源或神聖的象徵。博伊爾寫道,它是它自己的地方——我們所有人的地方,這意味著它也不屬於我們任何人。即使現在,它也在以大約指甲生長的速度螺旋遠離地球。六億年後,它將離得太遠,無法遮蔽太陽。——埃麗卡·貝瑞

簡訊

開端
作者:塞思·迪金森
托爾出版社,2024年(29.99美元)

在塞思·迪金森 2015 年的首部小說《叛徒巴魯·科莫蘭特》中,一位來自被殖民島嶼的意志堅強的女性策劃著對一個殘暴帝國的復仇。這種權衡特定生命價值與更大利益的迷戀也驅動了他的新書,這是一部令人費解的首次接觸史詩。一艘宇宙飛船或武器或某種東西出現在庫爾德斯坦,其奧秘被一個龐大的演員陣容所困擾。這裡有核武器、外星人腦鎖、星際戰爭以及在賭注似乎明確之後仍在不斷擴大的範圍。這部驚悚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迪金森的角色必須理性地分析看似不可能的現象的科學原理。——艾倫·舍斯圖爾

加利福尼亞州長灘之死:一部小說
作者:維尼塔·布萊克本
MCD出版社,2024年(27美元)

在發現哥哥傑伊自殺後,科拉,一位尖酸刻薄的黑人同性戀平面小說家,冒充了他的身份。她用傑伊的手機給傑伊的朋友和女兒發簡訊,並以他的名義建立社交媒體賬戶,同時將自己埋葬在日常生活的平庸之中。科拉的冒險經歷與她自己的小說《野火》的片段交織在一起,《野火》講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外星世界逐漸滲透到科拉現實的故事。這些摘錄偶爾會跑題,但作家維尼塔·布萊克本的散文卻令人驚歎、細膩,而且妙趣橫生。這部關於死亡和否認的非傳統小說結構豐富、雄心勃勃,以最佳方式呈現了奇異之處。——露西·圖

多元宇宙的誘惑:額外的維度、其他世界和平行宇宙
作者:保羅·哈爾彭
基礎圖書出版社,2024年(30美元)

物理學家保羅·哈爾彭注意到了公眾對多元宇宙的痴迷——例如,《瞬息全宇宙》在 2023 年贏得了七項奧斯卡金像獎。這種流行的科幻小說是哈爾彭速成班的跳板,講解了多重宇宙理論背後的奇異物理學。他對千年科學辯論的生動綜合,使西奧多·卡魯扎和布蘭登·卡特等傑出理論家變得人性化,並且他的類比——例如用一對爭吵的夫婦來說明重整化——簡化了令人費解的概念。這仍然是一本內容密集的讀物,但值得付出努力:更像是《星際穿越》大片,而不是《瑞克和莫蒂》劇集。——麥迪·本德

艾米·布雷迪《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也是《冰:從混合飲料到溜冰場——熱門商品的酷歷史》(普特南出版社,2023 年)的作者。此前,她曾擔任《獵戶座》雜誌的執行主編和出版人。

艾米·布雷迪的更多文章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30 卷 第 1 期本文最初以“月球歷史”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30 卷 第 1 期(),第 93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24-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