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心臟病發作後,免疫細胞湧入大腦並促進深度睡眠,這項研究涉及小鼠和人類。研究發現,這種深度睡眠透過減輕心臟炎症來幫助恢復。
該研究結果於10月30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可能有助於指導心臟病發作後患者的護理,紐約市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共同作者卡梅倫·麥卡爾平說,他研究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中的免疫功能。“心臟病發作後獲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對於心臟的長期癒合非常重要,”他指出。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睡眠和炎症專家蕾切爾·羅威說,這項研究的意義超越了心臟病發作。“對於任何型別的損傷,你身體的自然反應都是幫助你睡眠,以便你的身體可以癒合,”她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心臟需要睡眠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都知道睡眠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例如,睡眠質量差的人比睡眠良好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但是,心血管疾病如何影響睡眠的研究較少。
為了瞭解更多資訊,作者在小鼠身上誘發了心臟病,並研究了這些動物的腦電波。研究人員發現,與未發生心臟病的小鼠相比,這些小鼠在慢波睡眠(一種與癒合相關的深度睡眠階段)中花費的時間要多得多。
接下來,作者試圖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影響。麥卡爾平指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地方是大腦,它控制著睡眠。他說,心臟病發作後,免疫細胞會在心臟中引發大規模的炎症爆發,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免疫變化是否也發生在大腦中。
研究小組發現,在小鼠心臟病發作後,稱為單核細胞的免疫細胞湧入其大腦。這些細胞產生大量一種稱為腫瘤壞死因子 (TNF) 的蛋白質,它是炎症的重要調節劑,也促進睡眠。
為了確認這些細胞與睡眠增加有關,研究人員阻止了單核細胞在齧齒動物大腦中的積累。麥卡爾平說,結果,“小鼠在心臟病發作後不再出現慢波睡眠的增加”,這支援了單核細胞流入大腦有助於心臟病發作後睡眠增強的理論。類似的實驗證實了 TNF 作為向誘導睡眠的腦細胞傳遞資訊的信使的作用。
在睡眠中恢復
為了瞭解額外睡眠的目的,研究人員反覆中斷了患有心臟病的小鼠的慢波睡眠。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小鼠的大腦和心臟都有更多的炎症,並且與心臟病發作後允許不受干擾地睡覺的小鼠相比,預後要差得多。
作者還研究了經歷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人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是一個術語,指的是包括心臟病發作在內的、由流向心肌的血流突然減少引起的疾病。那些在發作後的幾周內報告睡眠質量差的人,在未來兩年內發生心臟病發作和其他嚴重心血管問題的風險高於那些睡眠良好的人。
羅威說,鑑於這些發現,“臨床醫生需要告知患者心臟病發作後獲得良好夜間睡眠的重要性”。醫院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理想情況下,檢查和手術應在白天進行,以儘量減少睡眠中斷。
她補充說,這些發現突出了睡眠和免疫系統之間的雙向關係。“當你的祖母說,‘如果你睡眠不足,你就會生病’時,這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24年10月30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