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部分城市如何經歷一月和二月之間 70 華氏度的溫差

極地渦旋在一月份來襲,給芝加哥帶來了短暫的北極天氣 

馬特·柯林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您讀到這些文字時,北半球的冬季寒流應該已經大部分消退。但最糟糕的時候,這個冬天異常寒冷。在紐約市,1月31日,最低氣溫偷偷降至華氏零下二度。在芝加哥,也是零下二度——但這已經是最高氣溫了。最低氣溫驟降至零下 20 度。這比前一天的最低氣溫還要高兩度。而風城芝加哥的風寒效應是零下 51 度或零下 52 度,具體取決於哪個氣象站發出的哀嚎。正如喜劇演員劉易斯·布萊克曾經評價明尼蘇達州(一月份也遭受了類似的折磨)時所說:“那不是天氣。那是緊急狀況。”

當天氣預報幾天前警告我們北極空氣即將逼近時,總統釋出了一條真誠而有幫助的推文,結尾是:“全球變暖 [原文如此] 到底是怎麼回事?請快點回來,我們需要你!”作為地球上最有權勢的人,他的禮貌懇求成功了。2 月 4 日,芝加哥的氣溫達到了 51 度。第二天,紐約市沐浴在陽光明媚的 65 度中。

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這種熱量可能有助於擾亂極地渦旋,這是一種穩定的風型模式,通常集中在北極周圍。搖擺不定的急流隨後撞上北極空氣的“磚牆”,以人類的標準來看,北極空氣仍然非常寒冷,兩者最終都比通常所屬的位置向南數百英里。我們這些身處“深南”(我的意思是與北極相比的芝加哥或紐約)的人們,在幾天內凍得屁股發麻。但在最近一次渦旋擾亂髮生不到一週後,由於來自真正南方的暖空氣,我可以在外面不穿外套走路了。在平均最高氣溫約為 40 度的日子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就像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許多其他事情一樣,這種溫度計的劇烈波動是不正常的。或者至少過去不是這樣的。

當然,科學家們一直在警——抱歉,警告——告說,變暖可能會產生這些影響。氣候變化否認者可能會嘲笑說:“所以當天氣比平時暖和時,那是因為全球變暖。當天氣變冷時,那也是因為全球變暖?”嗯,是的。任何無法接受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情況的人都需要反思一下“冷凍灼傷”這個詞。

在這古怪的天氣中,迎來了土撥鼠日。我碰巧看到了一篇 2010 年對德克薩斯理工大學著名氣候學家凱瑟琳·海霍的採訪,她在採訪中指出:“數學已經證明,不可能預測像天氣這樣混亂的系統在兩週以上的演變。然而,眾所周知,物理定律不適用於土撥鼠。”她還表示,為了讓土撥鼠天氣預報真正具有科學性,它的“發現需要發表在《土撥鼠預測雜誌》等科學期刊上,在那裡它們將由其他土撥鼠審查其準確性。”海霍的舌頭如此牢固地塞在臉頰裡,還能被人理解,這真是一個科學之謎。

在一個完全不相關的進展中,鱷魚吃石頭。正如作家傑克·比勒在《科學》雜誌上解釋的那樣,人們早就知道這種野獸會吞食岩石。流行的解釋包括在吃動物或植物時意外吞下礦物質,以及攝入石頭以幫助磨碎消化道中的肉——類似於許多鳥類所做的那樣。

但是,關於這種胃石活動的新解釋已經出現。對七隻圈養的美洲鱷魚進行的測試發現,當它們吞食大量岩石後,它們能夠在水下隱藏的時間延長 88%。重量似乎可以抵消肺部充滿空氣時浮回水面的趨勢。因為如果你要成功地應對物理定律,最好是胃裡有石頭,而不是腦袋裡有石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