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奴役或折磨他人、奪取他們的財產或歧視他們是錯誤的?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些行為是錯誤的。但為什麼它們是錯誤的呢?
為了找到答案,大多數人求助於宗教(因為上帝這麼說),或哲學(因為權利理論這麼說),或政治理論(因為社會契約這麼說)。在 1 月份出版的《道德弧線》中,我展示了科學如何也能提供答案。我的道德起點是有情眾生的生存和繁榮。生存是指生存的本能,繁榮是指擁有足夠的食物、安全、住所和社交關係以保障身心健康。有情是指有情感、有感知力、敏感、反應靈敏、有意識,尤其是具有感覺和痛苦的能力。我沒有使用工具使用、語言、推理或智力等標準,而是深入我們進化的大腦,關注這些更基本的情感能力。這一主張背後有可靠的科學依據。
根據《劍橋意識宣言》——這是一份由國際知名的認知和計算神經科學家、神經藥理學家和神經解剖學家於 2012 年釋出的宣告——人類和非人類動物之間存在連續性,而有情是最重要的共同特徵。例如,情緒的神經通路並不侷限於大腦中較高層次的皮層結構,而是在進化上更古老的皮層下區域中發現。人為地刺激人類和非人類動物大腦中的相同區域會產生相同的的情緒反應。在進化樹的各個分支中都可以發現注意力、決策能力以及感受和痛苦的情感能力。正是這一點將所有人類和許多非人類動物帶入我們的道德領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道德宇宙的弧線確實正在朝著進步的方向彎曲,我的意思是個體有情眾生的生存和繁榮得到改善。我強調個體,因為是他們生存和繁榮,或者他們受苦和死亡,而不是群體、部落、種族、性別、國家或任何其他集體。個體生物感知、表達情感、回應、愛、感覺和痛苦——而不是人口、種族、性別或群體。從歷史上看,當個體為集體的利益而犧牲時,虐待行為最為猖獗——傷亡人數也最高。當人們因膚色、性別、與誰睡覺的偏好、所屬的政治或宗教團體,或我們物種為區分成員而識別出的任何其他特徵,而不是根據他們個人的性格內容來評判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過去三個世紀的權利革命幾乎完全集中在個人的自由和自主權上,而不是集體——集中在人的權利上,而不是群體的權利上。個人投票,而不是性別。個人希望被平等對待,而不是種族。事實上,大多數權利保護個人免受因作為群體的個別成員而受到歧視,例如因種族、信仰、膚色、性別,以及現在的性取向和性別偏好。
對於生物學和社會而言,單個且獨立的有機體就像原子對於物理學一樣——是自然的基本單位。有情眾生生存和繁榮的第一原則植根於生物學事實,即離散的有機體是自然選擇和社會進化的主要目標,而不是群體。我們是社會性物種,但我們首先是社會群體中的個體,因此不應屈從於集體。
這種生存的驅動力是我們本質的一部分,因此追求實現這種本質的自由是一種自然權利,我的意思是它是普遍的和不可剝奪的,因此不僅僅取決於特定文化或政府的法律和習俗。作為一項自然權利,個人的自主權為我們提供了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它們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個體有情眾生的生存和繁榮?奴隸制、酷刑、搶劫和歧視導致生存和繁榮減少,因此它們是錯誤的。證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