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如何評價披薩、工作和人際關係出人意料地預示著他們的行為

研究人員感到困惑,為什麼對生活和愛情的內在感受比最好的社會科學更能預測我們的行為

Circular White Chat Bubble With Cut Out Stars Sitting On Blue Background

我們不斷地被問及我們對生活中幾乎方方面面的感受。彈出式問卷收集關於常見體驗的資料,例如看醫生、餐廳用餐或去手機店。它們甚至可以探究更大的生活問題。例如,在 1 到 10 的範圍內,您對工作、配偶、健康的感覺如何。

儘管“喜歡”量表在我們目光所及之處無處不在,但此類評級令科學家感到困惑,因為它們完全是主觀的,因此被認為與現實的相關性和準確性尚不清楚。因此,科學家們一直不願評估這些調查。

一項於 10 月 3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上的新研究發現人類的感受可以準確地用數字表達,並且比家庭收入和就業狀況等社會經濟因素的正式研究更能預測我們的行為。“這些‘編造的’數字實際上攜帶了大量資訊,即使我們不知道人類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研究合著者、華威大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AndrewOswald 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Oswald 及其同事收集了來自德國、澳大利亞和英國近 70 萬人的三個大型資料集的資訊。在三十年的時間裡,參與者每年都被問及他們在數字量表上對自己的工作、配偶、健康和家庭的感受。研究人員使用收集到的資料構建了統計模型,以顯示人們的感受以及他們因報告的感受而採取的行動。該研究發現,生活滿意度評分與人們隨後採取的行動之間存在直接的線性關係。“該論文顯示了我今天報告的感受與我明天的行動之間的聯絡,”Oswald 說。

例如,將工作滿意度評為 7 分制中的 2 分的參與者,在下個季度有 25% 的機率辭職。那些將工作滿意度評為 7 分制中的 6 分的人,只有 10% 的機率辭職。婚姻、健康和住房等其他衡量標準也是如此。同樣,那些對婚姻評價較低的人更有可能離婚,而那些對健康評價積極的人不太可能最終住院。

之前的研究也表明,關於感受的資料可以預測人類的結果,但不是以這種線性方式;滿意度或缺乏滿意度的程度可以很好地預測未來的行動。例如,2001 年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以數字方式評價自己生活較低的人在 20 年內自殺風險更高。Oswald 在 2012 年共同撰寫的一項 PNAS 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滿意度與成年後報告的較高收入相關

此外,人類對感受的衡量超越了心理學,延伸到了經濟學領域。經濟學家以前一直批評感受資料,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資料不科學且不可靠。相反,他們使用國內生產總值 (GDP) 和利率等指標來預測人類行為。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現在可能是時候在經濟學中更輕鬆地接受感受了。“我們的工作提供了科學證據,表明使用感受資料非常寶貴,我們需要將其納入經濟學和社會政策制定的中心,”Oswald 說。這項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家庭收入、相對收入、就業狀況、房屋所有權狀況、家庭規模、子女數量、婚姻狀況和教育程度——比感受資料預測人類行為的可能性更低。

但是,雖然該研究表明數字可以量化感受,但研究人員仍然有點困惑,為什麼對看似主觀的感受的估計可以如此出色地預測未來的行動。根據 Oswald 的說法,可能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人類精通比較思維,並且有能力根據鄰居的生活滿意度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滿意度。“如果你見過一座巨大的山,你就知道你是否住在小山旁邊,”Oswald 說。我們也習慣於使用測量裝置來測量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溫度、距離和重量,因此,我們能夠以類似準確的方式測量我們對生活決定性事件(如人際關係和職業生涯)的感受,這不應該太令人驚訝。“人類不知何故能夠審視自己的內心,並直觀地知道如何用他人的感受來衡量自己的感受,從而得出真正有意義的數字,”Oswald 說。

研究合著者、牛津大學惠康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 Caspar Kaiser 表示,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鍛鍊這些心理肌肉。我們一直都在交流我們的感受,而且是以分級的方式進行的。這可能是為什麼它在資料中比在客觀指標中更準確地體現出來。“如今,我們被要求評價幾乎所有東西,從電影到餐廳再到播客,而這只是我們已經在做的事情的延伸,”他說。

康奈爾大學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Ori Heffetz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表明,即使感受資料更難研究,也不應低估它們。“作為經濟學家,數錢很容易,但我們需要研究重要的是什麼,而不僅僅是容易的事情。忽視這一點的科學家將自擔風險,”他說。“如果你想了解人們的行為,你必須瞭解他們對自己現實的看法、感受和期望。”

展望未來,Kaiser 希望可以在低收入國家研究相同的​​資料,以便它可以普遍應用於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但最重要的是,他對研究為什麼感受如此有效感興趣。“雖然我們知道人類具有沿著基數尺度編碼其感受的非凡能力,但我們仍然不確定它是如何完成的,”他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