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何塑造口語的演變方式

是什麼決定了一個詞語的存亡?

Illustration of a red head with a dialogue box with the letter A

托馬斯·福克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查爾斯·達爾文從鳥類的喙、巨龜的殼以及語言中為他的進化論找到了靈感。“在生存鬥爭中,某些受青睞的詞語的存活或儲存就是自然選擇,”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類的由來》中寫道。

語言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化。許多研究考察了社會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語言變化,但很少有人關注人類認知選擇的力量,這種力量將某些詞語固定在詞彙中。在一項廣泛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成果,專門調查了這一點。

在一個很像傳話遊戲的實驗中,數千名參與者閱讀英語故事,然後改寫這些故事供其他參與者閱讀,後者再為其他人改寫。只有最初故事中的某些詞語在最終版本中倖存下來。研究人員分析了說話者持續偏愛的詞語型別,推測這種偏好會推動語言隨時間變化。科學家們還分別分析了過去兩個世紀的兩個大型英語歷史文字集,其中包含超過400億個詞語——再次看到只有某些型別倖存下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結果趨於一致,表明有三種屬性賦予詞語“進化優勢”,幫助它們牢固地留在腦海中:首先,通常在早期習得的詞語(如“手”、“叔叔”或“今天”)更穩定。其次,具體詞語比抽象詞語更持久:“狗”比“動物”持久,而“動物”比“生物”持久。最後,情緒激動人心的詞語——無論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都傾向於持久。

早期的語言進化模型假設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複雜。但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的認知科學家、研究合著者弗裡茨·佈雷思豪普特表示,這項新研究支援一個更新近的理論,即語言最終變得更有效率,更容易理解。不過,正如研究指出的那樣,“英語不是嬰兒語。” 佈雷思豪普特解釋說:“是的,我們傾向於簡單語言,但隨後我們也會抓住我們需要的複雜語言。” 解決現代生活複雜性的新詞語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這種轉變。

關於語言趨向“更簡單”的提議趨勢是有爭議的。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或多或少同意該研究關於語言內部進化優勢的結論。然而,他對有關英語整體效率的含義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英語包含諸如“不必要的複雜”語法殘餘。他說:“在英語中,大約有五種方式來表示未來。” “我為任何不是從小就接觸英語並且想學習它的人感到遺憾。”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家、非英語母語人士李穎指出,過去的英語語法甚至更加令人費解。李穎推測,麥克沃特“如果回到800年前,會抱怨得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