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世紀是一個看似沒有邊界的擴張時代——一個噴氣式飛機、太空旅行和網際網路的時代——那麼21世紀的最初幾年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這個小世界的極限。區域性停電提醒我們,我們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能源供應可能非常緊張。曾經強大的科羅拉多河,被幹渴的西部沙漠大都市所利用,如今已不再流入海洋。石油如此難以尋覓,以至於新的油井延伸到海底以下數公里。無邊無際的大氣層現在正因兩個世紀的溫室氣體排放而搖搖欲墜。甚至生命本身似乎也在走向枯竭,生物學家警告說,我們正處於一場全球性滅絕事件之中,其程度堪比恐龍滅絕的最後時期。
我們資源和環境的制約——再加上中國和印度等國家中產階級的崛起——將塑造本世紀及以後的時代。這裡是對我們剩餘可用資源的直觀說明,一張以時間為橫軸繪製的資源地圖。
1976–2005 >> 冰川融化加速
近幾十年來,冰川的質量一直在加速減少。在歐洲和美洲等一些地區,冰川現在每年融化超過半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4 >> 石油峰值
對於“還剩多少石油”這個問題,最常見的答案是“取決於你想多努力地尋找”。隨著容易開採的油田枯竭,新技術使石油公司能夠開採更難到達的地方(例如墨西哥灣水下 5,500 米處)。傳統的石油供應統計模型沒有考慮到這些進步,但一種新的生產預測方法明確地納入了多波技術改進。儘管仍有爭議,但這種多週期方法預測,全球石油產量將在四年內達到峰值,到 2050 年代,我們將從地下開採出世界上 90% 的石油。
2025 >> 水資源爭奪戰
在世界許多地區,一條主要河流為多個國家供水。氣候變化、汙染和人口增長正在給供水帶來巨大壓力。在一些地區,可再生水資源儲備有跌破每人每年 500 立方米的危險,而這被認為是功能型社會的最低標準。
潛在熱點地區
埃及 以衣索比亞為首的幾個國家聯盟正在挑戰允許埃及使用尼羅河流量 50% 以上的舊協議。沒有這條河,整個埃及都將是沙漠。
東歐:數十年的汙染使多瑙河受到汙染,使下游國家(如匈牙利和摩爾多瓦共和國)爭先恐後地尋找新的水源。
中東:約旦河遭受乾旱,並被以色列、敘利亞和約旦的大壩改道,流量已損失 95%。
前蘇聯:鹹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海,由於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實施的農業引水計劃,水量已減少 75%。
2028 >> 銦
銦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上與鉑相鄰,並具有許多與其相似的性質,例如顏色和密度。* 氧化銦錫是一種薄膜導體,用於平板電視。按照目前的生產水平,已知的銦儲量包含全球 18 年的供應量。
2029 >> 銀
由於銀天然具有殺滅微生物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地用於繃帶和消費產品的塗層。按照目前的生產水平,地下還剩下大約 19 年的銀儲量,但回收利用應該可以將供應量延長數十年。
2030 >> 黃金
全球金融危機提振了對黃金的需求,黃金被許多人視為一種有形的(因此風險較低的)投資。根據 Gold Forecaster 通訊的編輯 Julian Phillips 的說法,可能還剩下大約 20 年的黃金可以輕鬆開採。
>> 魚類減少
魚類是我們最後一種真正的野生食物,但海鮮需求的增長已將許多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以下是五種最脆弱的物種。
錘頭鯊自 1986 年以來數量下降了 89%。這些動物因其魚鰭而被捕獵,魚鰭是湯中的美味佳餚。
俄羅斯鱘魚因魚子醬的開採而失去了產卵地。自 1965 年以來,數量下降了 90%。
黃口石斑魚可能僅存在於其以前分佈範圍(從佛羅里達到巴西)的零星區域。
歐洲鰻魚的數量自 1968 年以來下降了 80%;由於這種魚類在生命後期才繁殖,因此恢復可能需要 200 年。
紐西蘭海岸附近的橙棘鯛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因大型底層拖網漁船的過度捕撈而減少了 80%。
>> 我們的物種大滅絕
生物學家警告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場物種大滅絕之中,其程度與其他五次地球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相當,包括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也稱為大滅絕;它消滅了地球上高達 96% 的生命)和導致恐龍滅絕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我們麻煩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人類對地球的掌控已將許多物種趕出其原生棲息地;其他物種則屈服於捕獵或環境汙染物。如果趨勢繼續下去——不幸的是,物種損失正在加速——世界很快將變得遠不如現在這樣多樣化。
2044 >> 銅
銅幾乎存在於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從管道到電氣裝置。已知的儲量目前為 5.4 億公噸,但南美洲最近的地質工作表明,安第斯山脈可能還隱藏著 13 億公噸的銅。
2050 >> 養活一個變暖的世界
研究人員最近開始理清氣溫上升將以複雜方式影響全球農業的問題。他們預計氣候變化將導致一些國家的生長期延長;在另一些國家,高溫將增加極端天氣事件或害蟲的流行頻率。在美國,預計平原州的生產力將上升,而已經陷入困境的西南部地區的生產力將進一步下降。俄羅斯和中國將受益;印度和墨西哥將受損。總的來說,發展中國家將遭受最大的打擊。到 2050 年,抵消氣候變化對營養的不利影響每年將花費超過 70 億美元。
>> 致命威脅
隨著物種總數的下降,一些物種的情況比其他物種更糟。以下是五種生命形式,估計的物種瀕危百分比,以及它們面臨的威脅示例。
哺乳動物 18% 瀕危
伊比利亞猞猁以兔子為食,自從一位兒科醫生在 1952 年將粘液瘤病從澳大利亞引入法國以殺死他花園裡的兔子以來,猞猁棲息地的獵物供應一直不足。
植物 8% 瀕危
聖赫勒拿紅木原產於南大西洋的島嶼,拿破崙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最後幾年。其優質木材導致了過度開採;到 20 世紀,野外只剩下一棵。
蜥蜴 20% 瀕危
藍刺蜥蜴必須在過熱之前從陽光下撤退;更高的溫度減少了它可以覓食的時間。
鳥類 10% 瀕危
黑頸鶴在青藏高原的溼地中遭受棲息地喪失之苦。
兩棲動物 30% 瀕危
Archey's frog 因其原產地紐西蘭的一種真菌病而遭受重創。
2060 >> 改變河流的流向
氣候變化將改變天氣模式,導致任何給定地區的降雨量以及河流和溪流的流量發生巨大變化。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平均了 12 個氣候模型的結果,以預測未來 50 年的河流流量將如何變化。雖然東非、阿根廷和其他地區受益於更多的水,但南歐和美國西部將遭受損失。
2070 >> 喜馬拉雅冰
喜馬拉雅山的融雪是亞洲主要河谷(包括黃河、長江、湄公河和恆河)的主要水源。到 2070 年,喜馬拉雅山的冰雪覆蓋陸地面積可能會減少 43%。
2072 >> 煤炭的極限
與石油不同,煤炭被廣泛認為實際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但加州理工學院的 David Rutledge 卻不這麼認為。各國政府通常會高估其儲量四倍或更多,他們假設難以到達的煤層總有一天會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而開放。成熟的煤礦表明情況並非如此。英國——煤礦開採的發源地——就是一個例子。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產量不斷增長,但隨著供應枯竭而下降。英國和其他成熟地區的累積產量曲線都遵循可預測的 S 形。透過推斷到世界其他煤田,Rutledge 得出結論,到 2072 年,世界將開採出 90% 的可用煤炭。
2100 >>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的部分地區升溫如此之快,以至於預計羅納冰川將在本世紀末消失。
2560 >> 鋰
由於鋰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行業分析師公開擔心鋰的供應將無法跟上對這種金屬日益增長的需求。儘管如此,已知的鋰儲量仍然足夠大,即使忽略海水中大量的鋰,也足以維持我們五個多世紀的供應。
*勘誤(2010 年 11 月 19 日):銦被錯誤地描述為在元素週期表上與鉑相鄰。它與錫相鄰,並且不具有鉑的許多特性。此錯誤也出現在本文的互動式版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