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在飯後感到精神萎靡? —Pranati Kapadia,透過電子郵件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認知科學講師 Paul Li 提供了以下解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吃完那一大碗義大利麵後,在辦公桌前 睡著了?您可能正在經歷人們通常所說的“食物昏迷”。醫學上稱為餐後嗜睡,食物昏迷不是真正的昏迷,而是人們在吃完大餐後經常經歷的精神能量不足。症狀包括嗜睡、昏睡和缺乏動力。但不用擔心——這種餐後現象是無害的,並且會發生在任何大量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或糖分的食物的人身上。
吃大餐和感到睏倦之間有什麼聯絡?這個過程從食物進入胃和小腸開始。進食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副交感神經系統會告訴您的身體減速並消化。您消耗的食物越多,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越加速,導致您的身體將大部分能量集中在消化上。
雖然大量任何食物都可能導致食物昏迷,但甜點中常見的食用糖或蔗糖往往是罪魁禍首。當食物分解成葡萄糖時——葡萄糖是糖的最簡單形式,身體將其用作燃料——您將經歷
血糖的激增。為了對抗這種激增,您的身體會釋放激素胰島素。胰島素有助於清除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並將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胰島素的增加還會導致您的大腦產生更多的血清素和褪黑激素——兩種可能讓您感到睏倦的神經化學物質。幸運的是,這種睏倦的感覺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你的大腦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意識到你已經開始佩戴助聽器? —Eugene Rice,透過電子郵件
Kelly Tremblay,華盛頓大學言語和聽力科學副教授,回覆:
答案是“立即”。只要損傷不太嚴重,大腦就能夠在插入助聽器後立即檢測到放大的聲音。
通常,當聲音進入耳朵時,聲學資訊透過神經細胞(稱為神經元)從耳朵傳遞到大腦。當聲音變大時,更多的神經元同時放電,這反過來又使大腦能夠檢測到音量的變化。
助聽器就像一個麥克風,放大進入耳朵的聲音。助聽器主要用於因內耳毛細胞(內耳中的小感覺細胞)受損而導致聽力損失的人。健康的毛細胞可以檢測到來自助聽器的放大聲音,並將其轉換為神經訊號。但是,一個人毛細胞的損傷越大,聽力損失就越嚴重,助聽器需要彌補的差異就越大。
助聽器能夠幫助數百萬人破譯他們以前無法獲得的聲音,但這些裝置並非對所有人都有相同的幫助程度。這是因為,儘管助聽器使聲音更大,但它們並不能修復或補償耳朵和大腦中發生的損傷。因此,助聽器有助於訊號到達大腦,但大腦可能無法處理這些訊號,從而降低助聽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