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如何塑造音樂的演變

聽眾的反應可能有助於作曲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微調他們的作品

一項本週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中發現,公眾品味可能會發揮一種“自然選擇”的作用,從而提高音樂的吸引力——但僅限於一定程度。該研究支援了文化和藝術是由類似於生物進化的過程塑造的理論。

倫敦帝國學院進化發育生物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阿曼德·勒羅伊說,雖然過去使用計算機模型的研究已經探討了流行歌曲是否可以透過選擇特定的音樂屬性來進化,但“真正的區別在於選擇過程”。勒羅伊補充說,他們沒有使用計算機程式或個人來選擇哪些歌曲“繁殖”,而是“我們只是讓公眾品味來決定”。

他說,人們非常容易接受生物體自然選擇的觀點,但當涉及到音樂時,他們未能認識到消費者偏好對歌曲生存的創造力。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作曲家和表演者才是創新者。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用計算機程式編碼的短聲音片段填充了他們的“曲調世界”。他們透過在兩個“父代”片段之間交換程式碼來模擬有性繁殖,類似於基因重組,並透過新增隨機突變來建立“子代”片段,之後父代片段將“死亡”。對於每一代,他們保留了 100 首歌曲。

在研究人員使用隨機過程開發出具有足夠多樣性的“基因庫”後,公眾被邀請訪問 DarwinTunes 網站,並使用五分制對歌曲進行評分,從“我無法忍受”到“我喜歡它”。然後,計算機程式重新組合了評分最高的歌曲的程式碼,並出現了新歌曲,以便在下一代中進行評分。

隨著世代的“進化”和發展,這些片段開始聽起來像音樂。“我們在這裡製作的東西聽起來有點像電子舞曲,”勒羅伊說。在某種程度上,這種風格可能受到了選擇訪問 DarwinTunes 等網站的人的型別的影響。“如果一大群小狂歡者正在創作他們真正喜歡的音樂,我不會感到驚訝,”勒羅伊說。研究結果在科學家中也很受歡迎:“我們舉辦了一些非正式的小型聚會,在會上我們播放了一些 DarwinTunes,”他說。“嗯,你不會想整晚都聽它們,但它們絕對是可聽的,而且肯定可以跳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 DarwinTunes 進化了大約 2500 代之後,使用者並排對來自不同代的歌曲進行評分,以產生關於歌曲音樂吸引力隨時間變化方式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平均受歡迎程度在大約 600 代內迅速增加,然後穩定在一種平衡或停滯狀態。

研究人員使用先前存在的音樂分析技術,將和絃清晰度和節奏複雜性這兩種音樂特徵與使用者對片段吸引力的評分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兩者都與最大的聽眾吸引力相關,並且所有三個特徵都在同一時間進入停滯狀態。研究人員根據和絃清晰度和節奏複雜性估計了最大吸引力的“進化峰值”,並發現這些曲調尚未達到該峰值。相反,該小組使用各種統計技術確定,停滯最可能的原因是“低傳輸保真度”——換句話說,孩子們與他們的父母“太不一樣了”,因此有利的音樂品質沒有被完整地傳遞下去。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了低傳輸保真度的幾個可能原因。重組,即兩個親本的遺傳物質混合的過程,可能會破壞相互積極影響的基因。或者,使音樂令人愉悅的精細結構可能對突變非常敏感。研究人員可以更改計算機程式來克服這些困難。勒羅伊說,“我們想擺弄突變率,擺弄重組率。”他想看看他們是否可以更接近音樂吸引力的峰值。

該論文指出,雖然這項研究表明,個體消費者的品味塑造了 DarwinTunes 產生的音樂,但人類創作音樂的進化過程更為複雜。作曲家和音樂家本身對音樂發展的很大一部分負責,社會群體也會影響個人評分。研究人員希望將這些其他影響因素納入音樂軟體。“這可能會變得更大更大,”勒羅伊說。他想象修改 DarwinTunes,甚至將其變成一款 iPhone 遊戲,使用者不是數千人而是數百萬。“你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音樂生態系統,就像它存在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