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如何影響你的財富和健康

一項國際研究表明,語言塑造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以及我們如何為未來做計劃

我們說的語言會決定我們的健康和財富嗎?耶魯商學院的基思·陳(Keith Chen)的最新研究表明,情況確實如此。語言的結構會影響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和決策,這可能會產生深遠的長期影響。

關於我們如何應對未來的研究有很多。例如,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及其同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表明,能夠抵制誘惑預示著未來的成功。研究人員給四歲的孩子一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吃那個棉花糖,而是等待實驗人員回來,他們將得到兩個棉花糖而不是一個。後續研究表明,那些能夠等待更大的未來獎勵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取得成功。

抵制即時享樂的衝動通常是實現對我們重要的結果的唯一途徑。我們想要保持苗條的身材,但我們也想要最後一塊披薩。我們想要舒適的退休生活,但我們也想要駕駛那輛炫目的汽車,去夢想中的地方度假,或者買那些華麗的鞋子。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擅長延遲滿足。這些人更有可能積累財富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太可能衝動購物、吸菸或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陳的最新發現表明,一個不太可能的因素,即語言,強烈地影響著我們面向未來的行為。一些語言強烈地區分現在和未來。另一些語言則只是弱區分現在和未來。陳的最新研究表明,說弱區分現在和未來的語言的人為未來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他們積累了更多的財富,並且能夠更好地保持健康。這些人概念化未來的方式類似於他們概念化現在的方式。因此,未來感覺並不遙遠,他們更容易根據自己的未來利益採取行動。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方式來談論未來。一些語言,如英語、韓語和俄語,要求說話者明確提及未來。每次說英語的人談論未來時,他們都必須使用諸如“will”或“going to”之類的未來標記。在其他語言中,例如普通話、日語和德語,未來標記不是必須的。未來通常以類似於現在的方式談論,其含義從語境中理解。一位要參加研討會的普通話使用者可能會說“我去聽講座”,翻譯成英文是“I go listen seminar”。像英語這樣的語言不斷提醒說話者未來的事件是遙遠的。對於像普通話這樣的語言的說話者來說,未來感覺更近。因此,對於說普通話的人來說,抵制即時衝動和為未來投資更容易。

陳分析了來自76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個人層面的資料。這些資料包括人們的經濟決策,例如他們去年是否存了錢,他們在家裡說的語言,人口統計資料,以及諸如“儲蓄對我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價值觀”之類的文化因素。他還分析了個人層面的資料,包括人們的退休資產、吸菸和鍛鍊習慣,以及老年時的總體健康狀況。最後,他分析了國家層面的資料,包括國家儲蓄率、國家GDP和GDP增長率、國家人口統計資料以及說不同語言的人口比例。

人們的儲蓄率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他們的收入、教育水平、年齡、宗教信仰、他們國家的法律制度以及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在考慮了這些因素之後,語言對人們儲蓄率的影響非常大。說一種帶有強制性未來標記的語言,如英語,會使人們為未來儲蓄的可能性降低30%。這種影響與失業的影響一樣大。失業也會使儲蓄的可能性降低約30%。

類似的分析表明,說一種沒有強制性未來標記的語言,如普通話,會使人們積累更多的退休資產、減少吸菸、增加鍛鍊,並且通常在老年時更健康。各國的國民儲蓄率也受到語言的影響。說不帶有強制性未來標記的語言的人口比例越大,國民儲蓄率就越高。

這是一種非傳統的解釋人們消費-儲蓄決策和健康相關行為的方式。更傳統的因素包括性格、情境、動機和文化因素。棉花糖研究側重於性格因素——能夠延遲滿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其他研究考察了情境因素。例如,研究人員表明,簡單地重新安排自助餐廳中食品和飲料的擺放位置可以提高健康食品的銷量。其他研究則側重於動機因素。人們常常需要抑制當前的消費慾望,以便實現擺脫債務的未來目標。研究人員表明,首先關閉較小的債務賬戶會給人一種早期成就感,增強動機,並提高徹底擺脫債務的可能性。即使關閉較小的債務賬戶在經濟上沒有意義(例如,當較大的債務賬戶具有較高的利率時),這種動機效應也是有益的。其他研究調查了文化因素。有人認為,美國人消費過度是因為他們想效仿比自己富裕得多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陳的發現表明,為了改善我們的跨期決策,我們或許應該更多地關注我們如何談論未來。

這些結果也為語言與認知之間的聯絡提供了證據,這一聯絡在研究人員中引起了一些爭議。20世紀早期的思想家,如費迪南德·德·索緒爾和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是最早認為語言會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的人之一。最近,史蒂芬·平克認為,我們用一種普遍的語法進行思考,語言不會顯著地塑造我們的思維。這個問題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論。

在更實際的層面上,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幫助人們根據他們的長期利益採取行動的方法。最近的發現表明,讓未來感覺更接近現在可能會改善面向未來的行為。例如,研究人員最近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未來自我的渲染圖,這些渲染圖是使用年齡進展演算法製作的,該演算法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貌會如何變化。一組參與者在虛擬鏡子中看到了他們當前自我的數字表示,另一組參與者看到了他們未來自我的年齡變形版本。那些看到他們未來自我的年齡變形版本的參與者將更多的錢分配到了一個假設的儲蓄賬戶中。干預將人們的未來帶到了現在,因此他們為未來儲蓄了更多。

陳的研究表明,語言結構化了我們與未來相關的想法。語言以前曾被用來改變時間感知,併產生驚人的效果。艾倫·蘭格及其同事以其著名的方式透過簡單的干預措施改善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包括讓他們談論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就好像它們現在正在發生一樣。像現在一樣談論過去改變了人們的心態,而心態影響了他們的身體狀態。陳的研究指出,我們談論未來的方式可能會塑造我們的心態。語言可以在我們的心理空間中來回移動未來,這可能會對我們的判斷和決策產生巨大的影響。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閱讀過最近的同行評審論文,並且想寫一篇關於它的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心理事項》編輯加雷斯·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您可以透過garethideas AT gmail.com或Twitter @garethideas與他聯絡。

Ozgun Atasoy is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the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at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and the effects of deception on the deceiver and the target.

More by Ozgun Ataso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