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劑如何發揮其令人費解的作用

研究人員分離出受 LSD 和麥司卡林影響的細胞,可能為神經和精神疾病帶來更多療法

西奈山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州精神病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專注於皮層高層的一組細胞,可能終於找到了由 LSD、佩奧特掌和“蘑菇”等迷幻藥引起的漩渦紋理、模糊視覺和訊號交叉聯覺的原因。該小組在本週的《神經元》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已經解決了關於迷幻藥如何扭曲人類感知的長期爭論。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藥理學家 Bryan Roth 說:“關於這些化合物有大量的文獻,我認為這篇論文開始確定它們在大腦中是如何工作的。這不是故事的結局,但我想說這是故事開端的結束。”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一致認為,瑞士科學家於 1938 年首次合成的 LSD,可能影響大腦中的血清素 2A 受體(血清素是一種神經遞質,被懷疑在情緒和意識的交流中發揮作用)。這些受體出現在大腦的許多部位,包括皮層的幾個區域(以感覺知覺而聞名)和丘腦(一個內部區域,以向皮層傳遞資訊以及調節覺醒和意識而聞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目前的研究是透過建立一個小鼠模型進行的,該模型使科學家能夠透過將迷幻藥引起的行為和細胞訊號反應與抗帕金森病藥物利蘇里特(一種化學性質與 LSD 相似但不具有致幻作用的藥物)引發的反應進行比較來觀察。在確定給予迷幻藥的小鼠持續出現頭部抽搐後,該團隊培育出敲除了血清素 2A 受體的小鼠,以確定迷幻劑是否仍然引起頭部抽搐。

在測試了許多候選區域後,研究人員將迷幻劑的影響定位於軀體感覺皮層第 V 層的錐體神經元,這是一個相對高層的區域,已知可以調節皮層和皮層下區域中其他部分的活動。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的神經學家 Stuart Sealfon 使用他所謂的“不完美但常用的類比”,將受體比作一把鎖,迷幻和非迷幻鑰匙都可以插入其中。雖然 LSD 可能會向右轉動這把鎖,從而引發一系列反應,但利蘇里特會向左轉動鎖芯,這種動作只會引起這些反應的子集。“迷幻劑和非迷幻劑都會啟用我們所說的這些細胞中該受體的經典訊號級聯下游,”Sealfon 說。“但是,我們表明,迷幻劑正在啟用一個額外的訊號級聯,我們認為兩者的總和可能就是導致我們看到的效果的原因。”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 Roth 表示,這項新研究將 LSD 的作用定位於第 V 層的錐體神經元是有道理的。“我們知道 LSD 深刻地影響人類的意識和覺醒,因此這告訴我們,這些神經元上的受體是調節意識的重要位點,”他解釋道。“如果你搞亂了這些神經元的活動,那麼你可能會影響意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如此,這一發現似乎並沒有平息爭論。

雖然 Roth 承認皮層血清素 2A 受體可能是迷幻藥機制的一部分,但普渡大學的分子藥理學家 Dave Nichols 認為丘腦必然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丘腦是感覺資訊傳遞到皮質的主要中轉站,丘腦和丘腦網狀核中都存在血清素 2A 受體,丘腦網狀核控制著資訊流經丘腦,”他辯稱。“因此,作者說已經確定了一種不涉及丘腦的獨特機制,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雖然關於迷幻劑的確切工作方式的共識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 Sealfon 表示,這項研究在揭開藥物濫用影響的神秘面紗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他還指出,類似於 LSD 的藥物經常被開給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但醫生往往沒有完全瞭解其作用。“如果你能理解是什麼讓 LSD 或麥司卡林等藥物產生如此戲劇性的效果,那麼其背後的原理和為[獲得這種理解]而開發的方法可以應用於治療神經和精神疾病的藥物,”他說,並補充說,醫生可以“確定哪些藥物的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具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