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魯姆尼是馬里蘭州塞弗納公園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高管,塞弗納公園是巴爾的摩富裕的郊區。她決定給大兒子買一部智慧手機。她的購買前提是她會用它來追蹤兒子的位置和社交媒體使用情況。魯姆尼對給五年級的兒子這樣做感到猶豫,但她承認自己感受到了很大的社會壓力,最終還是屈服了。她所有的朋友都在給孩子買智慧手機,魯姆尼不希望兒子感到被排斥;他的朋友幾乎完全使用他們的裝置進行交流。儘管如此,她仍然擔心社交媒體和網路欺凌的風險。
當時,魯姆尼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折衷方案。這讓她的兒子哈里森(現年 14 歲)可以騎腳踏車去學校、參加體育賽事和去朋友家,讓他有一定的自主感。幾年後,她出於同樣的原因給小兒子韋斯頓(現年 11 歲)買了一塊 Apple Watch。不過,有時追蹤已成為一種負擔。
當孩子們不在她身邊時,她會使用 Life360 等應用程式和小兒子的 Apple Watch 來追蹤他們的位置。魯姆尼說,一旦你擁有了這項技術,就很難不一直使用它。“知道他們在哪裡並且能夠與他們取得聯絡是好事,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她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魯姆尼說她喜歡知道孩子們在哪裡,但不喜歡她的家人過度依賴裝置。她補充說,她只是不確定能夠追蹤哈里森是否值得他擁有一部他花費如此多時間的手機,而且她不知道這種型別的監控會對他未來的情緒產生什麼影響。“如果我可以重新來過,我不確定我會這樣做,”魯姆尼說。事實上,她一直沒有給小兒子買自己的智慧手機。
根據 2023 年 6 月在《家庭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大約一半的父母表示,他們透過位置追蹤應用程式監控青少年的行蹤。參與研究的另外 14% 的父母聲稱使用追蹤應用程式,而他們的孩子報告說他們沒有被監視,這表明監控是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專家擔心,追蹤青少年的位置可能會變成一個滑坡,有時會阻礙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損害他們正在發展的自主感,併產生虛假的安全感。
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索菲亞·喬卡斯-布拉德利 說,父母有很多事情要擔心,從校園槍擊案到芬太尼過量服用和兒童拐賣,他們會尋求“查詢我的 iPhone”和 Life360 等位置監控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使用 GPS 以及附近的 Wi-Fi 網路和蜂窩塔的位置來追蹤和保護孩子的安全,這並不奇怪。她的研究重點是青少年和新興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福祉。“話雖如此,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是一個孩子們尋求從父母那裡獲得自主和獨立的生命階段,”她說,“這是一個隱私對孩子們來說出於良好的發展原因而感到非常重要的時期。”
喬卡斯-布拉德利補充說,青少年正常發育的一部分與對隱私的渴望以及在與同齡人閒逛時駕馭他們的初戀關係或保持自己的立場的能力有關。在青少年時期尋求獨立的這個階段對於他們培養個人責任感、學習自己做決定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仍然至關重要。“關於追蹤孩子可以告訴父母什麼以及這會對孩子的自主感和隱私感產生什麼影響,存在一些棘手的灰色地帶,”她說。發表在《國際青少年與青年雜誌》2019 年 8 月刊上的研究發現,一些孩子理解父母對他們安全的擔憂,但與此同時,許多人覺得父母經常透過不斷聯絡他們的方式做得太過分,這讓人感到多管閒事。
當父母的審查過於侵入性時,青少年自然傾向於反叛。佩珀代因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朱迪·何·加瓦扎 說:“這可能會導致怨恨感,這可能會損害親子關係。”
2020 年 11 月在《人機行為計算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對侵犯隱私的看法與叛逆反應有關。青少年會想方設法逃避父母,比如關掉手機、讓手機電池耗盡或拒絕回覆簡訊。(追蹤方面的摩擦在學齡前兒童身上較少發生,他們需要更多監督,並且對隱私的期望較低。)
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數字健康實驗室的醫學圖書管理員 凱特琳·蒂切斯 說,此外,位置應用程式給父母帶來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因為雖然他們可能知道他們的青少年在哪裡,但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青少年發展的正常過程部分要求他們理解需要為自己的安全承擔責任。“我們將位置知識等同於安全,但我們不知道如果父母注意到情況不對勁,反應會有多快,”蒂切斯說。她補充說,與其只是反覆回到螢幕地圖上的一個閃爍點,我們更需要為年輕人提供安全策略,以便他們瞭解在遇到不舒服的情況或感到受到威脅時該怎麼做。
另一個擔憂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手機只是為了追蹤他們的位置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兒童和青少年面臨的許多風險,例如網路欺凌、社交媒體成癮、不當內容、有針對性的營銷和身體形象扭曲,都存在於他們的手機上,而不是在他們直接的物理環境中。“目前正在進行許多重要的討論,討論我們是否過度限制了孩子的身體自由,而沒有對他們的線上活動施加足夠的限制,”喬卡斯-布拉德利說。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從強姦到過度飲酒等一些公開的威脅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卻急劇上升。根據發表在《青少年健康雜誌》2022 年 3 月刊上的研究,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其他研究表明,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最多時間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風險最高。父母也感到負擔沉重,他們在試圖監控孩子面臨的線上威脅時報告了高度焦慮。去年 8 月,美國外科醫生維韋克·穆爾蒂釋出了一份關於父母心理健康的諮詢報告,強調了“導航技術和社交媒體[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等新挑戰”。
許多父母不確定如何進行。對於範德比爾特大學青年線上安全研究員兼社會技術互動研究實驗室主任 帕梅拉·維斯涅夫斯基 來說,這一切都歸結為平衡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如果您確實選擇使用位置應用程式,您還應該與您的青少年就期望進行定期的公開對話。她建議父母需要討論他們的孩子和他們自己可以接受什麼程度的位置追蹤。“這取決於父母如何使用這些資訊。如果它是一種用於安全和公開溝通的工具,那是一回事,”維斯涅夫斯基說,“但如果它是一種用於懲罰和管制的工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喬卡斯-布拉德利建議,正確的平衡需要一定程度的剋制。她說,讓青少年擁有裝置的特權,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的父母會追蹤他們的行蹤,但這隻有在父母有理由相信孩子沒有去他們說要去的地方,或者在發生自然災害或校園槍擊案等緊急情況下才會進行。“這樣,父母既可以輕鬆地知道孩子在哪裡,又不會侵犯他們的隱私,”喬卡斯-布拉德利說。(有一個明顯的截止點:父母應該明智地停止追蹤成年的青少年,即使在可能很想繼續監控他們的情況下——例如,如果他們離家上大學。)
魯姆尼仍然不確定追蹤孩子的影響,但她說,這已經為她與孩子們就她小時候沒有與父母討論過的話題打開了溝通渠道,例如欺凌和心理健康,以及酒精和性。父母更瞭解孩子的生活,因為技術讓他們可以窺探,即使這也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在某些方面,你真的無法再向任何人隱藏,”魯姆尼說。“無論是好是壞,幾乎所有事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