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丈夫的冠狀動脈中植入幾個支架兩週後,他醒來時看到了《紐約時報》上的這個頭條新聞:“‘難以置信’:心臟支架未能緩解胸痛。”他簡直不敢相信。在手術前的幾周裡,他每次用力時都會感到胸部刺痛。現在他感覺棒極了,又回去玩他心愛的極限飛盤了。
這個頭條新聞反映了一項英國研究的結果,該研究於去年11月在網上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該研究使用了可能是評估外科手術的最佳方法:假手術。在本例中,200名動脈阻塞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真支架手術或假支架手術。在真實的手術中,外科醫生將一個球囊導管透過腹股溝或手臂的動脈向上穿過阻塞處,透過膨脹球囊擴大血管,然後用一個由金屬絲網製成的管狀支架將其保持張開。在假手術中,導管被引導到阻塞處,但外科醫生只是假裝做剩下的步驟。令人震驚的發現是:患者在術後六週的感受沒有差異。兩組都報告疼痛減輕,並且在跑步機測試中表現更好。
支架手術或血管成形術非常受歡迎。全球每年至少進行五十萬例。毫無疑問,它們對心臟病發作的人非常有效,但對於其他患者的價值存在嚴重爭議。多項研究表明,它們不會降低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風險。主要的理由一直是緩解胸痛等症狀,即穩定型心絞痛和呼吸急促。這項英國研究現在已經削弱了這種觀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使用藥物控制心血管疾病,正如研究中所有200名患者所做的那樣,以及改變生活方式,似乎才是正確的方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項現在看來應用相當有限的手術是如何變得如此受歡迎的?您可能會對許多其他手術提出同樣的問題。以關節鏡膝關節手術為例,這是最常見的骨科手術。每年進行超過兩百萬例手術,以清理患有關節炎和膝關節退行性磨損(包括半月板撕裂)患者的粗糙軟骨。然而,假手術研究和其他研究表明,對於絕大多數此類患者,它沒有任何優勢。他們透過物理治療、減肥和鍛鍊也能做得一樣好。
請考慮這一點:在一種新藥被批准上市之前,研究人員必須證明它比糖丸更有效。但新手術卻並非如此。然而,手術的安慰劑效應比藥物大得多。為了量化這種差異,一項2013年的薈萃分析研究了79項關於偏頭痛預防的研究中的安慰劑效應:糖丸使22%的患者頭痛頻率降低,假針灸幫助了38%,而假手術對驚人的58%的人有效。“任何手術都有很大的安慰劑效應,”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臟病專家麗塔·雷德伯格說。
然而,假手術研究很少進行,尤其是在美國,那裡的倫理委員會反對讓患者在不提供實際治療的情況下承受切口、麻醉和其他風險。雷德伯格曾撰文談到這些研究的價值,她持相反的觀點:“我認為不做這些研究是不道德的。” 否則,您可能會讓數百萬人面臨手術的風險和經濟成本,而安慰劑效應可能不會持久。
假對照研究使我們免於進行一些無用的手術。椎體成形術——注射骨水泥來修復椎體骨折——在2000年代初期逐漸獲得認可,直到2009年的一項假研究表明它並不比安慰劑更好。自那時以來,根據達特茅斯蓋塞爾醫學院骨科主任大衛·S·耶夫塞瓦爾的說法,它的普及率下降了約50%。他的研究還顯示,患有關節炎的人接受關節鏡半月板手術的人數下降了28%。
但改變醫生的行為很困難。耶夫塞瓦爾觀察到,他們傾向於認為“‘這就是我們受過訓練要做的事情,我們得到了良好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繼續這樣做’”。
支架手術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不合理地受歡迎。如果您的親人即將接受支架手術,我的建議是提出問題,很多問題,首先是:藥物、飲食和鍛鍊難道不能解決問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