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正如科學領域經常發生的那樣,對於同一個基本現象,往往不止一種解釋方法。
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克雷頓大學物理系的湯姆·澤普指出:“陽光之所以能加熱諸如水或磚塊之類的材料,主要是因為太陽輻射中的長波長或紅外線部分與材料中的分子產生良好共振,從而使它們運動起來。因此,導致物質溫度升高的能量轉移發生在分子層面,而非電子層面。”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理論化學家斯科特·M·奧爾巴赫提供了更詳細的解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偉大發現和理念的、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報道能夠持續存在。
來自太陽的光線激發了構成磚牆的原子中的電子。您可能會問,這種電子能量是如何轉化為熱量的呢? 關鍵在於“無輻射躍遷”。 它是這樣運作的:磚塊的原子始終在振動。 其中一些原子的振動非常劇烈,以至於它們的振動能量大致等於從太陽吸收的電子能量(光子)——本質上,它們與太陽能產生了共振。 隨後,這些原子會發生量子躍遷,從“電子激發態”轉變為“振動激發態”,這意味著能量導致整個原子運動。 我們將這種運動感知為“熱”。 發生振動激發的原子很快就會與相鄰原子碰撞,從而將它們的振動能量耗散到整個磚塊中,使整個磚塊都變得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