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中,生命經歷了許多次大滅絕。科學家們發現了至少五次重大事件的證據,這些事件消滅了各種大小的生物。許多專家認為,人類世,即當前人類活動改變地球的時期,正在導致第六次大滅絕。
古生物學家透過研究不同時代的地層樣本來追蹤大滅絕事件。當他們發現,在早期化石記錄中大量存在的物種在某個時間點變得稀少時,他們就找到了一個滅絕事件。五次大滅絕都消滅了當時地球上超過 70% 的生命——其中最致命的一次,即大約 2.52 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很可能消滅了超過 90% 的生命。
這些滅絕事件的起源仍在爭論中,但科學家們認為,大多數事件都與大規模的火山活動有關——地球表面張開巨大的裂縫,並在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噴出熔岩。火山活動可能引發了許多其他直接導致滅絕的變化,包括海洋變暖導致的海洋缺氧,火山活動釋放的揮發物導致的臭氧損耗,以及氣候變暖引起的野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英格蘭赫爾大學的大滅絕專家大衛·邦德說,研究我們的地質過去也可以教會我們關於現在的知識。“我們需要從這些事件中吸取教訓,並利用它們來嘗試理解我們潛在的、迫在眉睫的多樣性危機。”
觸發因素與致死機制
這裡列出的幾個原因——包括火山活動和海平面變化——本身不一定是主要的致死機制。例如,小行星不是直接撞擊個體的死亡的實際原因。相反,它會引發廣泛的致命條件,例如缺氧和酸化。

裡克·西蒙森;大衛·邦德/赫爾大學 (科學審稿人)
規模和受害者
五次大滅絕事件中的每一次都以當時 70% 或更多物種的滅絕為特徵。一些類群完全滅絕,而另一些類群則經歷了顯著的衰落。

裡克·西蒙森;大衛·邦德/赫爾大學 (科學審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