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如何殺死細菌細胞但不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

一張顯示MRSA細菌對抗生素萬古黴素敏感性的抗生素敏感性測試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主任哈里·莫布利提供了這個答案。

為了在治療人類感染中發揮作用,抗生素必須選擇性地靶向細菌以進行根除,而不是靶向人類宿主的細胞。實際上,現代抗生素的作用機制要麼是細菌獨有的過程——例如細胞壁或葉酸的合成——要麼是細菌特有的靶點,這些靶點位於細菌和人體細胞共有的過程中,包括蛋白質或DNA複製。以下是一些例子。

大多數細菌產生細胞壁,細胞壁部分由一種稱為肽聚糖的大分子組成,肽聚糖本身由氨基糖和短肽組成。人體細胞不產生或不需要肽聚糖。青黴素是最早廣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它可以阻止這種大分子組裝過程中的最終交聯步驟或轉肽作用。結果是細胞壁非常脆弱,會破裂,從而殺死細菌。由於青黴素不會抑制我們體內發生的任何生化過程,因此不會對人類宿主造成傷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創作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也可以透過靶向細菌的代謝途徑來選擇性地根除細菌。磺胺類藥物,如磺胺甲噁唑,在結構上與對氨基苯甲酸相似,對氨基苯甲酸是葉酸合成的關鍵化合物。所有細胞都需要葉酸,葉酸很容易擴散到人體細胞中。但維生素無法進入細菌細胞,因此細菌必須自行合成。磺胺類藥物(如磺胺類)會抑制此過程中的一種關鍵酶——二氫葉酸合成酶。一旦該過程停止,細菌將無法再生長。

另一種抗生素——四環素——也透過阻止蛋白質合成來抑制細菌生長。細菌和人類都在稱為核糖體的結構上進行蛋白質合成。四環素可以穿過細菌膜並在細胞質中積累高濃度。然後,四環素與核糖體上的單個位點——30S(較小)核糖體亞基——結合,並阻止關鍵的RNA相互作用,從而關閉延伸的蛋白質鏈。然而,在人體細胞中,四環素的積累濃度不足以阻止蛋白質合成。

同樣,DNA複製必須發生在細菌和人體細胞中。但兩者之間的過程差異很大,以至於抗生素(如環丙沙星——一種以對抗炭疽桿菌活性而聞名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可以特異性地靶向細菌中一種稱為DNA促旋酶的酶。這種酶可以鬆弛緊密纏繞的染色體DNA,從而使DNA複製得以進行。但是,這種抗生素不會影響人類的DNA促旋酶,因此,細菌再次死亡,而宿主仍然安然無恙。

許多其他化合物可以同時殺死細菌細胞和人體細胞。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性作用使其在治療感染方面非常有用,同時又能使宿主得以繼續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