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有多令人厭惡?

一項關於汗味T恤的實驗揭示了定義群體的影響力,以及這種影響力有多容易被改變

woman pinching her nose

新的研究表明,人們對帶有汗味的物體的厭惡程度取決於他們認為那是誰的汗水。

20世紀90年代《週六夜現場》中最令人難忘的角色之一是瑪麗·凱瑟琳·加拉格爾,這個古怪的天主教女學生以喜歡自己汗水的味道而聞名。“有時候我緊張的時候,”她說,“我會把手伸到胳膊下面……然後像那樣聞它們。”

加拉格爾的嗅覺習慣雖然奇特,但最近可能得到了科學的證實,因為新的研究表明,人們對帶有汗味的物體的厭惡程度取決於他們認為那是誰的汗水。這項由約翰·德魯裡領導並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仔細觀察了大學生在聞了一件汗味T恤後有多麼厭惡。研究人員想知道,如果學生們認為這件T恤屬於他們自己大學的人,他們是否會不那麼厭惡。

為了檢驗這個想法,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實驗人員透過要求一名研究助理在跑步時穿三件不同的襯衫,然後將每件襯衫放入各自密封的塑膠容器中,獲得了汗味T恤。一件T恤是純白色的;一件帶有聖安德魯斯標誌;第三件帶有當地“競爭對手”大學鄧迪大學的標誌。然後,研究人員招募了學生,並隨機分配他們聞其中一件T恤,表面上是為了進行關於資訊素檢測的實驗。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衡量學生的厭惡程度,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策略,使他們能夠避免自我報告的潛在偏差。在實驗開始之前,他們在房間對面放置了一個洗手液分配器。然後,在受試者拿起並聞了T恤後,他們測量了他們走過去取洗手液所花費的確切時間,理由是那些衝過去洗手的人可能比那些慢慢來的人更厭惡。研究表明,學生在聞了純色T恤後最快洗手,並且正如預期的那樣,在聞到自己大學的T恤時最不厭惡。這表明人們的厭惡程度受到他們認為氣味來自誰的影響。

關於鄧迪T恤的結果更具啟發性。除了上述程式外,研究人員還試圖重新構建受試者的身份。他們將學生分成兩組。他們告訴一組學生,他們正在研究一般學生的行為。他們告訴另一組學生,他們正在研究聖安德魯斯大學學生的行為。然後,他們要求受試者寫下一般學生或聖安德魯斯大學學生的三個定義性特徵。

這種操縱顯著地改變了受試者對鄧迪大學T恤的反應。具體來說,在“聖安德魯斯”條件下的受試者對鄧迪T恤非常厭惡,像聞到不明陌生人的T恤一樣迅速去洗手。相比之下,在“一般學生”條件下的受試者表現出的厭惡感要小得多,洗手時並不急迫。原因與人類思考群體成員身份的方式有關。對於“聖安德魯斯”條件下的學生來說,鄧迪T恤代表了一個外群體,敵人。因此,他們將其視為令人厭惡的物體。另一方面,當受試者將自己視為學生時,鄧迪T恤代表了一個內群體成員的財產——一個同學。他們把它當成自己人。

這些發現有幾個有趣的含義。首先,它證實了人們將自己的群體視為自我延伸的觀念。瑪麗·凱瑟琳·加拉格爾喜歡自己汗水的味道;人類將同樣的寬容擴充套件到自己社交圈內的人。

此外,它突出了我們的群體成員身份對我們感知世界的深刻影響。眾所周知,人們偏愛朋友、家人,甚至是同一社群的成員。這種群體傾向是當今我們所看到的許多世界分裂的根源,從中東的衝突到美國的種族緊張。令人著迷的是,這些偏見是多麼根深蒂固,不僅延伸到對朋友和陌生人的明確態度,還延伸到像厭惡這樣根深蒂固和內在的傾向。

然而,更令人振奮的是,它表明這些群體成員身份是多麼可塑。僅僅重新構建受試者的身份就足以將他們對襯衫的看法從陌生人轉變為朋友。這為我們可能在群體間衝突的情況下采取的重要干預措施指明瞭方向。透過根據人們共同的人性而非其特質重新定義人們的身份,我們或許能夠培養一種共同目標的感覺,一次一縷氣味。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Daniel Yudkin is a doctoral candidate in social psychology at New York University and a jazz pianist. He graduated from Williams College, was a Fellow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currently lives in Brooklyn. His blog, TheQualiast.com, contains his reflections on mind, behavior, and society. You can learn more at his personal website.

More by Daniel Yudk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