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很喜歡魔術表演。我記得我完全被神秘事件以及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擁有超自然能力的可能性所吸引,比如讀取思想、瞥見未來,或者,也許,突然傳送到另一個維度。人類的思維是很奇特的。雖然眾所周知兒童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成年人呢?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最近一項全國民意調查發現,超過 71% 的美國人相信“奇蹟”,42% 的美國人相信“鬼魂”存在,41% 的人認為“超感官知覺”(例如,心靈感應)是可能的,29% 的人相信占星術。
其他最近的民意調查表明,公眾對陰謀論或其他偽科學現象的相信程度同樣普遍。例如,21% 的美國人認為政府在隱瞞外星人,28% 的美國人相信一個神秘的秘密精英力量正在策劃新世界秩序(NWO),14% 的美國人相信大腳怪。最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這些型別的個人信念之間存在驚人的關係;對陰謀論、偽科學和超自然現象的信奉彼此高度相關。是什麼可以解釋這些發現呢?
雖然表面上看來,相信蜥蜴人和占星術似乎相對無關,但所謂的“魔法思維”很可能具有共同的潛在“認知風格”——也就是說,我們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事實上,一項新的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並表明答案可能確實在於我們思考事物的方式,或者更準確地說,在於我們未能思考事物的方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法國圖盧茲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著手調查“認知思維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預測在經歷了“不可思議”的事件後會相信超自然現象。研究團隊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實驗來檢驗他們的假設。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校園裡的學生參加一項實驗,該實驗調查占星術星座作為一個人性格的預測指標。在提供出生日期後,參與者收到了與其星象主題相匹配的性格描述。實際上,每個人都被給予了相同的 10 條“巴納姆”陳述。這些陳述幾乎對任何人來說都可能是真實的(例如,“你需要別人喜歡你”或“有時你對你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感到嚴重懷疑”)。然後,參與者被要求評估他們認為這種描述有多準確。在開始實驗之前,參與者也被要求完成一項認知反思測試(CRT)以及一份“超自然信仰”問卷。認知反思測試是一個非常簡短的三項測試,主要衡量你更傾向於直覺型還是反思型思考者。考慮以下示例;如果一個棒球棒和一個棒球總共花費 1.10 美元,並且棒球棒比棒球貴 1 美元,那麼棒球多少錢?大多數人腦海中快速而直觀的答案很簡單,是 0.10 美元。然而,這也是錯誤的答案。更具反思性的思考者傾向於抑制這種自動和直觀的答案,並且對首先想到的事情更加懷疑。(如果您好奇,正確答案是:0.05 美元)。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直覺型和反思型思考者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認這些陳述是對他們性格的描述,但反思型思考者不太可能承認巴納姆陳述是正確的。在控制了超自然信仰的任何先前差異後,這種關係仍然存在。作者推測,與反思型思維相比,直覺型思考者可能更傾向於接受他們“不可思議”的經歷作為超自然現象存在的證據。
為了更直接地檢驗這一論斷,研究人員進行了另一項實驗。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了另一組學生,但這次他們被告知該研究的目的是檢查心靈感應(即讀心術)。研究團隊聘請了一名假參與者充當“讀心者”。在實驗中,參與者被告知從五張牌中隨機抽取一張牌,然後另一位參與者(同謀)會透過猜測他們抽到的牌來“讀取”他們的思想(實驗當然是人為操縱的)。這一次,實驗人員直接詢問參與者是否認為該事件僅僅是運氣、機率或非科學解釋(如超感官知覺 (ESP))的結果。結果表明,無論先前的信念如何,非反思型思考者確實更傾向於認可 ESP 作為他們“不可思議”經歷的解釋,而反思型思考者更傾向於將該事件視為統計上的僥倖。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沒有回答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直覺型思維更傾向於進行這種“魔法思維”?認知心理學家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合取謬誤”。 “合取謬誤”是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基本上描述了一種推理錯誤,即人們錯誤地認為特定條件比一般條件更有可能。例如,考慮以下兩個陳述; (A) 琳達可以預測未來,(B) 琳達可以預測未來,也可以讀取你的思想。從邏輯上講,兩個事件同時發生(“合取”)的機率始終小於或等於任一事件單獨發生的機率。換句話說,雖然選項 B 由於兩個事件(預知和讀心術)的誤導性“代表性”而可能聽起來完全合理,但機率定律告訴我們,琳達可以做兩件不同的神奇事情的可能性總是小於(或等於)她可以單獨做其中一件事情的機率。
最近的研究表明,信奉超自然和陰謀論的人更容易受到合取謬誤的影響。例如,考慮人們經常認可關於同一事件的多種(或矛盾的)陰謀論,其中對一種陰謀論的相信可以作為相信另一種陰謀論的證據。然而,關於世界事件的兩種(或多種)不同陰謀論同時為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同樣,相信一種超自然現象可能會很快導致相信許多“神奇”的事情正在發生(這不可能僅僅是巧合)。
您可能會問:為什麼要扼殺魔力?並非所有事情都需要用科學來解釋。然而,這種錯誤資訊可能是有害的。例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我發現僅僅讓人們接觸 2 分鐘的陰謀論影片片段就會顯著降低對科學的接受度、公民參與度和整體親社會傾向。我稱之為“陰謀效應”。雖然我沒有衡量認知風格,但非反思型思考者可能特別容易受到此類錯誤資訊的影響。同樣,法國研究團隊指出,非反思型個人可能容易受到詐騙。事實上,每年都有數百萬人被那些(錯誤地)聲稱可以讀取你的思想或與已故家人交談的人騙走。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人們免受這種魔法思維的侵害? 有一些證據。研究表明,這些型別的直覺信念通常與情緒過程相互作用。因此,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引導人們進行更多反思性思考可以減少參與陰謀論思維等傾向。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僅僅“直覺型”或“反思型”思維本身並不總是更好,因為這兩種思維方式通常協同工作。例如,當面對大量相互競爭的選擇方案時,依靠本能的直覺可能是有用的(“少即是多”效應)。真正的訣竅是弄清楚何時更多地依賴你的直覺,何時更多地利用你的分析能力。雖然我們的直覺在某些情況下對我們很有幫助,但在我們決定接受關於現實本質的不可思議的解釋之前,我們都可能從更多一點的反思性思考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