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如何征服世界(以及幾艘維京船)

一項針對古代貓科動物 DNA 的大規模研究揭示了家貓的馴化和全球傳播

一具貓的木乃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貓咪統治網際網路文化之前的數千年,它們就已遍佈古代歐亞大陸和非洲,被早期農民、古代水手甚至維京人攜帶,這是首次對古代貓 DNA 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的發現。

這項研究於 9 月 15 日在一次會議上釋出,對 200 多隻生活在約 15,000 年前至公元 18 世紀之間的貓的 DNA 進行了測序。

研究人員對貓的馴化知之甚少,並且對於家貓(Felis silvestris)是否真的是一種家養動物——即其行為和解剖結構是否明顯不同於野生近親——存在積極的爭論。“我們不瞭解古代貓的歷史。我們不知道它們的起源,我們也不知道它們的傳播是如何發生的,”巴黎雅克·莫諾研究所的進化遺傳學家 Eva-Maria Geigl 說。她與同事 Claudio Ottoni 和 Thierry Grange 在英國牛津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生物分子考古學研討會上介紹了這項研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塞普勒斯發現的一處 9,500 年前的人類墓葬中也發現了貓的遺骸。這表明,人類與貓科動物之間的聯絡至少可以追溯到農業的曙光時期,農業大約在 12,000 年前開始於附近的肥沃新月地帶。古埃及人可能在大約 6,000 年前馴服了野貓,而在後來的埃及王朝,貓被數百萬只地製成木乃伊。少數幾項關於古代貓遺傳學的早期研究之一涉及線粒體 DNA(與大多數核 DNA 相反,線粒體 DNA 僅透過母系遺傳),僅針對三隻埃及貓木乃伊。

貓科動物的遷徙

Geigl 的團隊在這些見解的基礎上,將研究方法擴充套件到更大的規模。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 30 多個考古遺址的 209 只貓遺骸的線粒體 DNA。這些樣本的年代從舊石器時代中期——農業出現之前的時期,當時人類以狩獵採集為生——一直到 18 世紀。

作者發現,貓的數量似乎分兩波增長。具有特定線粒體譜系的中東野貓隨著早期農業社群擴充套件到地中海東部。Geigl 認為,與這些早期農業社群相關的穀物儲備吸引了齧齒動物,而齧齒動物反過來又吸引了野貓。在看到養貓的好處後,人類可能開始馴養這些貓。

數千年後,源自埃及的貓迅速傳播到歐亞大陸和非洲。從公元前四世紀末到公元四世紀,埃及貓木乃伊中常見的線粒體譜系也由大約同一時期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貓攜帶。Geigl 說,航海民族可能養貓是為了控制齧齒動物,她的團隊還在德國北部一個維京遺址發現了具有這種母系 DNA 譜系的貓遺骸,該遺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之間。

“這項研究中有許多有趣的觀察結果,”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種群遺傳學家 Pontus Skoglund 說。“我什至不知道有維京貓。”他還對 Geigl 的團隊能夠從線粒體 DNA 中辨別出真實的種群轉變印象深刻,線粒體 DNA 僅追溯單一母系譜系。儘管如此,Skoglund 認為核 DNA——它可以提供有關個體更多 祖先的資訊——可以解決關於貓的馴化和傳播的揮之不去的問題,例如它們與野生貓的關係,它們仍然與野生貓雜交。

Geigl 的團隊還分析了已知會使虎斑貓出現斑點皮毛的核 DNA 序列,並發現導致這種皮毛的突變直到中世紀才出現。她希望對更多古代貓的核 DNA 進行測序。但是,現代貓基因組學的資金很少,這也是它 遠遠落後於對狗的此類研究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一個繪製狗馴化圖譜的團隊在牛津會議上宣佈,它正準備對來自 1,000 多隻古代狗和狼的核 DNA 進行測序。

Geigl 反駁了這位記者關於狗似乎比貓更受研究人員歡迎的暗示。“我們也可以做到,”她說。“我們只是需要錢。”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6 年 9 月 20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