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十億人會說兩種或多種語言。(儘管估計各不相同,但許多來源聲稱地球上超過一半的人口是雙語或多語使用者。)對於這些人來說,最常見的經歷之一是專家們所稱的“語碼轉換”現象,即在一次對話甚至一個句子中從一種語言切換到另一種語言。
本月,紐約大學的語言學家和研究生 Sarah Frances Phillips 和她的導師 Liina Pylkkänen 發表了腦成像研究結果,強調了這些切換髮生的容易程度,並揭示了支援這種行為的神經模式在單語人士中非常相似。這項新研究揭示了語碼轉換——一些多語使用者擔心這是一種“作弊”行為,與堅持只使用一種語言相反——是正常和自然的。菲利普斯與《Mind Matters》編輯 Daisy Yuhas 談論了這些發現,以及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雙語使用者可能具有某些認知優勢。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您能告訴我一點是什麼吸引您關注這個話題的嗎?
我成長在一個雙語家庭。我的母親來自韓國;我的父親是非洲裔美國人。所以我從小就在韓語和英語之間頻繁進行語碼轉換,以及不同種類的英語,例如非洲裔美國英語和更主流、標準化的版本。
當您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語碼轉換,然後意識到這在語言學角度和神經生物學角度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時,您就會意識到,“哦,這是一個開放領域。”
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使用兩種或多種語言。我們應該建立模型來告訴我們大腦不僅在單一語言內如何運作,而且在跨語言之間如何運作。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典型的雙語行為和大腦過程是什麼樣的,而不是依賴於單語模型來了解語言在大腦中是如何處理的。那些單語模型可能會導致雙語人士被誤診為處理缺陷,僅僅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不符合單語人士通常的做法。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與其說是缺陷,不如說存在“雙語優勢”。您能解釋一下這個觀點嗎?
這種說法——並且圍繞它存在爭議,使其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是與單語同齡人相比,雙語人士表現出某種認知優勢。這源於多倫多約克大學 Ellen Bialystok 的研究,她發現雙語使用者在完成認知要求高的任務時速度更快,例如在一個心理測試中,您必須抑制某些資訊才能成功完成任務。這些型別的任務在功能上不一定是語言性的;它們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其他方面,例如注意力和工作記憶。
語碼轉換是否可能與記憶力和注意力方面的益處有關?
關於認知功能改善的最新觀點之一,來自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Judith Kroll 等研究人員的研究,即語言轉換的社會方面——例如決定何時以及如何轉換——可能有助於解釋潛在的好處。假設有一個西班牙語-英語雙語人士與另一個西班牙語-英語雙語人士交談。嗯,這實際上是他們兩人最容易的對話模式,因為他們可以使用任何有效的詞語,以他們想要的任何方式將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對吧?
實際上困難的是,當您處於必須堅持只使用一種語言的情況下。假設,作為一個西班牙語-英語雙語人士,您正在與只會說英語或西班牙語的人交談。在一種假設中,適應性控制假設,雙語人士必須非常非常努力地進行有意識的努力,以抑制一種語言,以便與一位單語人士而不是另一位雙語同伴進行有效的溝通。
目前關於雙語大腦的觀點表明,即使雙語人士與單語人士交談,兩種語言也始終是可訪問的。因此,在特定的社交環境中,雙語人士必須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工作記憶和注意力技能,以防止切換到單語使用者無法理解的語言。
在您的新研究中您做了什麼?
我真的很有興趣研究當雙語人士在組合詞語時切換語言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我們收集了 20 名英語-韓語雙語和雙語讀寫參與者的資料,這意味著他們能夠用韓語和英語進行閱讀、寫作、口語和聽力。他們每個人都進行了 700 多次試驗。我們使用了一種稱為腦磁圖 (MEG) 的技術來跟蹤大腦活動。
我們向參與者展示了一個主語和不及物動詞[在兩種語言中以相同方式組合的言語形式],以觀察這些詞語組合時的大腦活動。因此,在單語使用者中,當我們得到像“冰柱”和“融化”這樣的詞時,它會在大腦中稱為左前顳葉的部分產生更大的活動峰值,因為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但是,如果我們使用“融化”和“跳躍”,或其他動詞,我們就看不到這種效果,因為這些詞語沒有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
當您對雙語人士進行這項測試時,您發現了什麼?
我們複製了在單語人士中發現的結果:因此,當“融化”在“冰柱”的上下文中時,與“跳躍”相比,我們看到活動增加——並且我們看到左前顳葉的募集。我們在語言切換[英語和韓語之間]和正字法[羅馬字元和韓文字元]中都發現了這一點。我們正在操縱語言,以及這些詞語的表示形式。
換句話說,大腦活動看起來很像只說一種語言的人所發生的情況。這告訴我們關於語碼轉換的什麼資訊?
左前顳葉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組合這些概念,而不會減慢速度,也不會受到這些概念來自哪裡或如何呈現給我們的影響,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能夠自然地完成這種過程,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它。
我想讓人們知道和理解的一件事是,語碼轉換對於雙語人士來說非常自然。要求我們保持單一語言反而更難。我認為,雖然大多數雙語人士對語碼轉換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這不好,或者我們應該堅持使用一種語言——但實際上這對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壞處。我認為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僅僅因為某些事物看起來不像單語行為,並不意味著它是異常的。
您是專攻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一篇您想為《Mind Matters》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請將建議傳送至《大眾科學》 Mind Matters 專欄編輯 Daisy Yuhas,郵箱: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