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多盲目?

我們有眼睛,卻視而不見

假設您是觀眾中的一員,正在觀看幾個人在彼此之間運球和傳球。您的工作是計算在 60 秒的時間內,每位球員向另一個人傳球的次數。您發現您需要集中注意力,因為球飛得太快了。然後,一個穿著大猩猩服裝的人搖搖晃晃地穿過場地(左圖)。他穿過球員,轉身面對觀眾,捶打胸膛然後離開。令人驚訝的是,正如現在在伊利諾伊大學的丹尼爾·J·西蒙斯和哈佛大學的克里斯托弗·F·查布里斯在他們進行這項研究時瞭解到的那樣,50% 的人沒有注意到大猩猩。

我們認為我們的眼睛是攝像機,可以完美地記錄我們周圍的世界,但這個演示表明,我們實際上在匆匆一瞥中接收到的資訊是多麼少。

大猩猩實驗是一系列關於注意力和視覺相關研究的頂峰,這些研究始於三十多年前,由康奈爾大學的烏里克·奈瑟、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羅納德·A·倫辛克、普林斯頓大學的安妮·特雷斯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哈羅德·帕什勒和英格蘭基爾大學的唐納德·M·麥凱等多位研究人員開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將大猩猩效應稱為“無意視盲”或“變化視盲”,這反過來又是我們視覺系統中更普遍原則的一部分。我們的大腦不斷嘗試從我們所看到的內容中構建有意義的敘述。那些不太符合劇本或與我們感興趣的特定任務無關的事物,會被從意識中完全抹去。(這種刪除的資訊是否仍然會被無意識地處理還有待調查。)大腦執行敘事如何幹擾感知的簡單例子是兒童遊戲“找不同”(左下圖)。這兩張影像非常相似,以至於大腦認為它們一定是相同的;需要仔細檢查幾分鐘才能找到差異。

當您考慮感官輸入可能有多混亂時,擁有潛在的大腦“故事”的價值就變得清晰起來。當您環顧房間時,視網膜上的影像會隨著場景的各個部分刺激視網膜的不同部位而快速跳動。然而,世界看起來是穩定的。研究人員曾經認為,擁有不間斷檢視的體驗完全是由大腦傳送起源於額葉的眼球運動命令訊號的副本到視覺中心而產生的。視覺區域被認為提前“得到提示”,即視網膜上跳動的影像是由眼睛移動引起的,而不是由世界移動引起的。

但是您可以在家中演示的一種效果表明,這不可能是全部原因。(倫敦歌劇導演喬納森·米勒和我們中的一位 [拉馬錢德蘭] 在 1990 年代初期獨立觀察到了這種效果。)將電視機倒過來。輕輕地!更好的是,使用稜鏡光學地翻轉電視的影像。或者,您可以關閉電視聲音,然後稍微站在電視機的一側,用您的周邊視覺觀看螢幕。將電視調到任何頻道並觀察會發生什麼。您會看到突然的、刺耳的變化和視覺衝擊。接下來,將電視正放,直接觀看廣播,並將聲音調到正常音量。現在,攝像機的剪下和搖攝流暢而無縫地融為一體——事實上,您甚至沒有注意到它們。即使場景切換,例如,從一個說話的頭部切換到另一個說話的頭部,因為他們在對話中交替出現,您也不會看到一個頭部從一個說話者變形或變成另一個說話者,因為您的思維在兩個說話者之間交替。相反,您體驗到的是您的有利位置發生了變化。

發生了什麼?答案是,當電視機正放並且您能聽到聲音時,大腦可以構建一個合理的敘述。剪下、搖攝和其他變化只是被忽略為不相關的,無論它們在物理上可能多麼粗糙。相比之下,當場景倒置或用周邊視覺觀看且聲音關閉時,大腦很難從視覺中心感知到的內容中得出有意義的意義,因此您開始注意到物理影像中的巨大變化。這種效果不僅僅適用於電視上的視覺場景,也適用於您整個人生的經歷;意識的統一性和連貫性主要是方便的、內部產生的虛構。

場景不必複雜才能發生變化視盲。1992 年,英國神經生物學家科林·布萊克莫爾和拉馬錢德蘭在我們於索爾克生物研究所進行的研討會上對與會者進行了一項實驗。我們首先展示了一個電影幀,其中包含三個抽象的彩色形狀:一個紅色正方形、一個黃色三角形和一個藍色圓形(左圖,上圖)。我們將此幀顯示了兩秒鐘,然後用相同的三種形狀替換它,每種形狀的位置都稍微移動了一點。觀眾觀察到所有三個形狀似乎都在閃爍或“故障”了一下。當我們將三個形狀之一——圓形——與不同的形狀(正方形)(右圖,上圖)交換時,更大的驚喜來了。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注意到,除非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人碰巧將他或她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該特定物體上。即使只有三個簡單的物體,我們也會經歷感覺超負荷和變化視盲。

最後,想象一下您正固定地盯著一個紅色小叉號。稍偏左側,我們短暫地向您展示一個十字。您要告訴我們的只是哪個更長——十字的垂直線還是水平線。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完成這項任務。現在,在我們讓您判斷線長的第二秒內,我們偷偷地在十字上引入一個單詞。新學院大學的艾瑞恩·麥克和當時在羅格斯大學的歐文·洛克發現,人們不會發現這個詞。

也許您正在一家繁忙的咖啡館裡閱讀這篇文章。您有沒有注意到有任何大猩猩走過?鑑於西蒙斯的演示,您怎麼能如此確定沒有大猩猩走過呢?我們認為這取決於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多有趣和引人入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