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以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壯舉而聞名:它們每天都會在森林樹冠中精心編織一個由樹枝和綠葉嫩枝組成的精緻巢穴,為舒適的夜晚和陰涼的午睡而建造和重建。一些巢穴,特別是那些由更年長和更有經驗的猩猩建造的巢穴,配有枕頭、襯裡、毯子,有時甚至還有用寬闊的樹葉製成的屋頂——所有這些都必須得到良好的保護,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並且足夠堅固,能夠承受 100 多磅的沉睡猿猴。
現在,一項發表在《動物行為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幼年猩猩需要七年時間才能掌握這項至關重要的技能。“事實上,它們需要這麼長時間才能掌握這項技能,這表明它比我們之前意識到的要複雜得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華威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安德里亞·佩爾馬納說。
為了理解這種行為,研究人員在印度尼西亞的古農雷塞爾國家公園追蹤了 45 只猩猩 13 年。“看到更多關注物質文化和工具使用行為,而不是標準的‘棍棒和石頭’,比如我們通常關注的穴居人工具,這非常酷,”肯特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海拉·彼得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佩爾馬納發現,猩猩早在六個月大時就開始對築巢表現出興趣。這些仍然依賴母親的猩猩在它們的幼年時期每天練習這項任務,觀察它們的母親學習建造技術。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 strength 和 dexterity 得到提高,使它們能夠更成功地將樹枝和樹枝操縱成結構。研究人員已經看到猩猩在三歲時建造了它們的第一個功能性夜巢,但它們仍然傾向於與母親一起睡覺直到大約七歲。
彼得說,猩猩“有七到九年的依賴期,在此期間它們是小寶寶,之後它們就獨立了”。
這些巢穴提供的不僅僅是躲避老虎和其他掠食者的掩護;睡眠本身也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資源。所有大型猿類都在一定程度上建造巢穴,研究表明,猩猩比非築巢靈長類動物睡得更深更久。這種深度睡眠可能告訴我們巢穴在我們自己祖先的大腦進化中發揮了什麼作用,因為人類祖先和猩猩祖先同時發展了築巢行為,佩爾馬納說:“你休息得越好,你就越有創新精神。也許你更好奇,你的記憶力更好,你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對我們祖先成功的連鎖反應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