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寶寶如何發展它們的方言

幼年動物從群體成員那裡眾包它們的叫聲音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教蝙蝠如何交流需要一個群體。埃及果蝠寶寶從它們的母親那裡學習叫聲,但現在的研究表明,它們可以從周圍的群體成員那裡學習新的方言,或者說它們發聲的音調。

學習交流透過重複其他人發出的聲音,只有少數哺乳動物群體——包括人類、鯨魚和海豚——被認為能做到。研究人員稱之為聲音學習,他們開始在蝙蝠身上研究這種現象。10月31日發表在《PLOS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1表明,蝙蝠也可以從周圍的群體中獲取資訊,作者將這一過程稱為群體聲音學習。

蝙蝠正成為研究哺乳動物如何學習發聲的最佳生物,因為它們在實驗室中比鯨魚或海豚更容易操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神經科學家邁克爾·亞特塞夫(Michael Yartsev)說,最新的研究強調了它們的重要性,他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鳴禽可以很好地展示聲音學習,但它們的大腦組織與人類大腦不同。亞特塞夫說,對於研究聲音學習的神經學家來說,確定一個哺乳動物模型來探索這種功能如何發展非常重要。

群體的呼喚

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具有高度的社會性,生活在數十至數千只其他蝙蝠的群體中。為了研究幼崽如何學習方言,研究人員捕獲了15只懷孕的埃及果蝠,並將它們帶到實驗室。為了控制潛在的遺傳影響,他們確保母親之間沒有密切的親緣關係。然後,研究小組將母親分成三組,每組五隻,並將每組放入三個房間之一,母親在那裡產下幼崽。科學家們使用了野生埃及果蝠群的錄音,這些錄音的頻率較低、頻率較高或兩者混合,然後將一種音調輸入到每個房間。

大約在幼崽自然斷奶的時候,研究小組在14周後將母親放回野外。在圈養的另外17周後,幼蝠開始模仿它們從小聽到的錄音的音調:在高頻房間裡長大的蝙蝠發出的高頻叫聲比其他兩個頻率聲景中長大的蝙蝠要多。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神經生態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約西·約維爾(Yossi Yovel)說,這些發現是有道理的。蝙蝠寶寶在黑暗中長大,周圍都是吵鬧的鄰居,所以如果它們不從周圍的動物那裡獲取資訊,那就奇怪了。“這也許並不令人驚訝,但這在現在之前從未被證實過。”

約維爾和他的團隊計劃將幼蝠放回野外,並觀察它們的方言是否會改變以匹配野生蝙蝠的方言,或者群體成員是否會學習到實驗蝙蝠的方言。

荷蘭奈梅亨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神經遺傳學家索尼婭·維爾內斯(Sonja Vernes)說,研究哺乳動物大腦中這種過程是如何運作的,可以深入瞭解人類是如何學習語言的。“如果我們能理解蝙蝠是如何做到的,我認為我們可以瞭解一些人類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年10月31日首次釋出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