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當奧巴馬總統提出要透過一項清潔能源教育計劃來“賦予美國人歷史性的承諾”時,他的講話似乎提醒了中國領導人他們自身的教育需求。
幾個月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發表講話,呼籲培養更多世界級的科學家來從事前沿領域的研究。而清潔能源是溫家寶的首要關注。
但是,他們相似的呼籲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美國提議的1.7億美元能源教育計劃,即“RE-ENERGYSE”,仍然在國會的啟動階段,該計劃去年被否決,而且今年看來更加捉襟見肘。與此同時,在中國,專注於清潔能源的新專案像雨後春筍般在校園裡湧現。
在去年引領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並生產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之後,中國一直在全速前進,致力於培養更多的清潔能源專業人才,從博士級的工程師到訓練有素的技術操作人員。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的副教授凱利·西姆斯·加拉格爾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正在使用多種不同的策略來吸引和培養清潔能源方面的人才。”她長期關注中國的能源和氣候政策。
此外,西方科技巨頭也前來幫助。隨著他們的研究中心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正在培養中國研究人員掌握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
加拉格爾說,雖然中國在擁有最優秀的人才方面可能尚未處於領先地位,但其在清潔能源方面的知識庫正在迅速增長。而且,與歐洲和美國相比,中國在培養一代精通清潔能源需求的新專業人士和工人方面具有關鍵優勢。“沒有其他國家擁有如此多的工程專業人員(像中國一樣),因此這為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她說。
這種發展可以加速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的進一步擴張。“除非其他國家做出重大政策調整,否則總部位於中國的公司有望日益主導清潔技術僱主地位,”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研究公司Clean Edge在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該報告指出,今年,中國已經在總就業人數方面主導了全球十大清潔技術上市公司榜單。
招募更多學生和重新分配教授
多年來,中國的大學一直在進行清潔能源研究,但他們中的大多數從未費心去開發推廣專案。這種情況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生了變化。
3月份,中國教育部敦促大學建立更多以先進技術為重點的教育專案,其中包括清潔能源。不到半年後,數十所大學成立了清潔能源學院,並計劃從201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提供清潔能源學位課程的大學正在擴大招生規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僅2010年一年的招生人數就幾乎趕上了前幾年的總招生人數。該中心提供清潔能源經濟學方面的研究。
但是,這種突然興起也有不利之處。林提到,大多數大學發現很難找到足夠的高素質教授來教授清潔能源,並補充說,許多教授不得不從其他專業轉來。美國專家報告說,中國的速成培訓計劃遇到了其他特殊的問題。例如,只有一小部分汽車工程課程的學員知道如何開車(氣候通訊社,11月24日)。
但是,北京準備向外界尋求幫助。中國-歐盟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研究所(ICARE)是兩年前簽署的一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作教育專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根據該專案的宣傳資料,來自雙方的清潔能源專家將在華中科技大學(ICARE學院所在地)並肩工作。在未來五年內,他們的努力將為當地產業培養650名研究生並重新培訓1000名能源專業人員。而且,該大學表示,今年已有60多名學生註冊了這些課程。
歐盟駐華代表團的ICARE專案官員王正宇評論說:“這種合作將提高中國在培訓清潔能源人才方面的能力,包括質量和數量。”
爭相建立綠色勞動力
與對學位課程的新熱情不同,北京對清潔能源方面的職業培訓關注甚少,但一家當地企業已將此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製造商皇明太陽能公司已投入超過5700萬美元建設一所私立職業學校。位於中國北方德州市的皇明太陽能工程技術學院向中國年輕人傳授製造技能,並透過該公司生產線和銷售機構的實習幫助他們獲得實踐經驗。
該學院院長張慶宇在談到皇明太陽能為何斥資支援教育時說:“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但缺乏職業培訓計劃來培養該產業急需的技術工人。”
張聲稱,“在未來十年中,清潔能源教育的滯後可能會削弱中國在全球競爭中的競爭力。” 目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生產力正受到威脅。在過去的三年中,該行業的員工流動率高達60%,張說。他補充說,這主要是因為那些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未能帶來所需的技術背景。
為了培養更多中國人成為太陽能專業人員,張的學院提供為期三年的免費職業課程,併為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僅在2009年,皇明太陽能就投入了超過250萬美元的教育激勵資金。在如此支援下,該學院的學生人數從2007年剛開始時的不到100人增加到今年的近2300人。
皇明太陽能可能在填補綠色領勞動力的缺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它並非孤軍奮戰。其他中國清潔能源公司也採取了行動。紐交所上市的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商LDK太陽能在中國中部的一所當地大學提供技術培訓課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獲得美國和歐洲的幫助
除了直接支援教育外,中國還找到了捷徑,讓該國最聰明的人才更快地參與到清潔能源創新中。
中國最近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宣佈到2020年,其15%的電力供應應來自可再生能源。這種市場潛力,加上渴望技術的資金雄厚的本地製造商,正吸引著西方公司前來設立研究中心。
反過來,這有助於中國人接受國際巨頭的培訓,並獲得世界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知識。
華盛頓特區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中國環境論壇主任詹妮弗·特納說:“通用電氣公司在上海浦東區的龐大研究中心配備了聰明的年輕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正在透過為通用電氣工作而獲得大量的實踐培訓。”
特納說,除了目前正在測試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材料的通用電氣團隊之外,“為了發展中國的清潔能源教育,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國際投資和努力。”
最新的訊息來自丹麥的風能領域的世界領導者維斯塔斯。10月份,維斯塔斯慶祝其在北京的新研究中心成立。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了儀式,並歡迎新中心的成立,因為它“帶來了世界領先的技術,並專注於培養當地人才。”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通訊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