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如何擊落飛機

一枚老舊的蘇聯時代自行式中程地對空導彈可能被用於擊落那架被擊落的航班,造成298人喪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航班今天(7月17日)在烏克蘭東部戰區上空被擊落,該航班是從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烏克蘭政府官員表示,一枚地對空導彈可能擊落了這架飛機。

據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安東·格拉先科報道,MH17航班在親俄叛軍據點頓涅茨克地區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烏克蘭總統彼得羅·波羅申科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他不排除飛機被擊落的可能性,此後美國一位高階官員告訴CNN,美國已得出結論,飛機是被擊落的。

自二月份的烏克蘭革命以及隨後爭奪克里米亞半島(該半島於三月份被俄羅斯吞併)的控制權以來,烏克蘭軍隊和親俄叛軍一直深陷衝突。頓涅茨克雖然不屬於克里米亞,但卻是一個自行宣佈成立但未被承認的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對空導彈是一種從地面發射以摧毀飛機或其他導彈的彈頭。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報道,據稱親俄叛軍本週早些時候使用此類導彈擊落了一架烏克蘭貨機和一架戰鬥機。

地對空導彈分為三類:重型固定遠端系統;安裝在車輛上的中程系統;以及短程肩扛式系統。[改變戰爭的7項技術]

可能被用於擊落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航班的型別是“山毛櫸”導彈,這是一種老舊的蘇聯時代自行式中程地對空導彈。該武器系統於1979年首次推出,旨在打擊巡航導彈、固定翼和旋翼飛機或智慧炸彈。這種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的設計旨在最大限度地縮短設定時間。

國際文傳電訊社-烏克蘭通訊社報道,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機在約33,000英尺(10,000米)的正常巡航高度飛行時,從雷達上消失。這完全在“山毛櫸”發射器的射程之內,該發射器可以發射高達72,000英尺(22,000米)高度的導彈。

“山毛櫸”導彈使用半主動雷達尋的來跟蹤目標,其中導彈充當從單獨的發射器反射離開目標的雷達訊號的被動探測器。由於沒有車載雷達發射器的額外重量,這些導彈可以發射到更遠的距離。

美國交通部前監察長、航空專家瑪麗·夏沃告訴 CNN,但是,對於在巡航高度飛行的飛機來說,將其誤認為軍用飛機“非常困難”。然而,她說,“飛機可能‘錯誤地應答’了程式碼”,或者一枚失控的尋熱導彈可能擊落了飛機。

大多數地對空導彈系統都配備了敵我識別 (IFF) 系統,該系統旨在在發射武器之前中繼關於目標的關鍵資訊,例如其射程和方位。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曾在三月份因另一架飛機在印度洋上空失蹤而成為頭條新聞,該公司在推特上表示,它與 MH17 航班失去了聯絡,並且最後一次與這架波音 777 飛機聯絡是在烏克蘭領空。

美國航空航天巨頭波音公司的官員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我們與在烏克蘭領空失事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機上的乘客以及他們的家人和親人同在。” “波音公司隨時準備提供當局要求的任何協助。”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Tanya Lewis is a senior editor covering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writes and edits stories for the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VID to organ transplants. She also appears on 大眾科學's podcast Science, Quickly and writes 大眾科學's weekly Health & Biology newsletter. She has held a number of positions over her eight years at 大眾科學, including health editor, assistant news editor and associate editor at 大眾科學 Mind. Previously, she has written for outlets that include Insider, Wired, Science News, and others. She has a degre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on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Follow her on Bluesky @tanyalewis.bsky.social

More by Tanya Lewis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